在课堂中,书本便是世界
在实践中,世界便是书本
秋日无限好
实践正当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劳动与创造碰撞
开启一段劳动创造智慧的实践新体验
课程提要
兵团博物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来到兵团博物馆,让我们学习战天斗地光辉历史,体验垦拓荒原的艰辛不易,弘扬兵团人的劳动精神!
三盛公粮库旧址博物馆:博物馆以中国农业和粮仓发展历史为背景,以河套地区历史为重点,展示了边塞粮仓历史及其仓储文化,记录了磴口清朝后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00余年仓储的历史。
三盛公国家水利枢纽:北方都江堰,你只知道它的气势恢弘,却不知道它的艰苦卓绝,造福河套的三盛公,凝结着河套人的劳动创举,科学导师带你发现“万里黄河第一闸”的精神内涵。
一、改天换地—兵团精神
内蒙古兵团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数以万计的现役军人、复转军人、城镇知识青年加入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奔赴祖国的北部边疆。开垦荒原,兴修水利,放牧牛羊,建设工厂,屯垦兴业,保卫边疆,繁荣边疆的光辉历史。
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这段历史,更要时光回溯,一起去体会兵团人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
扛枪为兵,做个兵团小战士,战天斗地能吃苦!
兵团精神是一部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一部弘扬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兵团精神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二、劳动创造—河套壮举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引黄灌区,也是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大型平原闸坝工程。工程造型别致,气势磅礴,素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三盛公”的宏伟壮观吧!
沿创意景观道欣赏奇妙创意的金属雕塑,直观的了解“变废为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和意义,感受水利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和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
枢纽工程取景框前留下美好瞬间,记录成长中的足迹。
体验各种互动项目,增强参与能力。
河套的幸福生活是用箩筐担出来的,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使用一次次的夯石砸出来的……,体验三盛公建设中的劳动,新一代的少年也能勇挑重担,砥砺前行,感受劳动的真谛!
在“水科普基地”互动体验中,学习水利机具运行的科学原理,亲身体验水动力学和水科学的奇妙,激发孩子们对水利科普知识的浓厚兴趣。
一挑一压一传承,非遗手工竹编画
生于盛世,沐浴阳光,红旗飘飘,国之大庆。红色手工DIY,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欢、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用竹编的工艺,做一个国庆主题的竹编装饰品。
竹编是一种独特的手工工艺,源自中国丰富的竹资源地区。它采用竹丝或竹片,经过匠人的巧手编织,形成各种实用品或装饰品。
如今,竹编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一古老技艺免于失传,更是为了让后人能够继续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魅力。
三、团结一心—挑战未来
在这里,孩子们将体验不同“套路”的水桥。面对身体、心理的双重挑战。
在挑战各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拉进彼此距离,同时让孩子体会到坚持的快乐,更学会理解、关心他人,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当遇到困难,总会有身边的队友向你伸一把手。这些都是拓展训练的独特之处。
四、史仓记忆—粮脉传承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有一个以粮仓为主题的博物馆——三盛公粮库旧址博物馆,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利用原有粮仓实施展陈的博物馆。博物馆于2015年10月免费开放,成为人们了解磴口乃至河套地区近现代历史,亲近河套农耕文化和粮食仓储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粮食不仅是生存的基础,也是文明延续的关键。磴口粮仓,作为这段悠久历史的守护者,它不仅储存着滋养生命的种子,更蕴藏着无数代人关于生存智慧与勤劳精神的宝贵记忆。
踏入磴口粮仓,仿佛穿越回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这里,你可以亲眼见证古代人民如何利用简易却高效的手段,应对自然的挑战。例如,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建造半地下的粮仓来调节温湿度,防止粮食受潮发霉。
在这些粮仓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故事。从春耕夏种到秋收冬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安排与不懈的努力。粮仓的每一次扩建、每一次修缮,都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智慧。
活动说明
活动日期:2024年10月5日
活动时长:一天
集合时间:群内通知
集合地点:群内通知
招募对象:每营仅限50人。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哮喘、传染病、高热惊厥、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不适合大量运动的青少年,如有过敏史请务必提前告知。
活动费用:288元/人 三人以上团报优惠30元。
费用包含:基地场地费用、全程车费、活动中所列体验课程、活动物料、一正餐、全程饮用水、人身意外险、活动组织策划、研学导师费用等(无其他额外费用)。
课程设计单位:巴彦淖尔市科教中心
主办单位:舒艺艺术培训学校
报名热线:13848329822(菅老师)
18647323875(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