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竿”件大事——新竹一班班本活动纪实

C
创建于09-23
阅读 4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绿意盎然的自然世界中,有这样一种植物,它身姿挺拔,四季常青,以它独有的坚韧不拔和谦谦君子之风,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美与歌颂。这,就是竹——“四君子”之一,不仅象征着中国人对自我、对人生的一种追求,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与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一场探索之旅,揭开竹子的神秘面纱,感受它独有的魅力与韵味。

活动缘起

一次早操之后,小朋友们正在收拾早操用到的竹竿。这时徐梓桐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们讨论:“我们新学的竹竿操真好玩!”“我们可以跳竹竿”此时一个声音出现:“那竹竿可以玩吗?”《纲要》中也提出: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将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于是追随着孩子们的脚步,开启了关于竹子的故事。


课程目标

了解竹子特征、品种、生长环境、和竹竿多用途及给我们生带来的便利和有趣。探索竹竿的多种玩法,能够进行横向或纵向组合、拆解、装饰等;能通过简单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竹子信息,并用多种形式进行表征表达。通过竹竿为中心开展的活动,了解自然事物的多样性,引发幼儿对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动思维导图

“竿”什么—竹竿可以怎么玩

初次探索

00:10

再次探索

教师思考:

幼儿初次探索时我发现幼儿对于竹竿的玩法较为单一,更多的是自己拿着竹竿再跑。幼儿的玩法都是根据已有经验开展(敲竹竿)。

教师的支持策略:

提供材料,支持孩子游戏,锻炼发展幼儿动作技能。提升幼儿游戏水平,引导幼儿自由探索,遇到问题从通过尝试、发现、再试、调整。鼓励孩子创新玩法,有浅至深,从个体到集体。

01:45

《指南》围绕幼儿身体素质提出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表明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游戏的核心目标。探究活动中以竹竿为材料,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与同伴积极配合,由浅到深地进行游戏,积极尝试、探索多种竹竿玩法,幼儿的控制、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


“竿”什么—竹竿在哪里

竹子的争论:

在对比竹子和树的异同时,小朋友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竹子是树,还是草?”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激烈的探讨。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原来竹子是草,是一种草本科植物,这真的是颠覆了我们的认识,小朋友惊奇地分享着这个发现。


竹子大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得到竹子呢?孩子们展开了调查……


竿竿”不同—认识竹子—竹子的种类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及更深入的研究,教师帮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等形式了解了竹子的结构。知道竹子是由竹根、竹竿、竹枝和竹叶组成的。还了解到竹竿是一节一节的,每节连接的地方都有凸起的部分,它是竹子的竹节。竹子中间是空空的,只有竹节是实心的。


00:54

竹子的秘密

在孩子们认识竹子之后,又发现了竹子身上更多的秘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孩子们对竹子充满了好奇,《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利用资源让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是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竹子量一量

01:02

测量结果:

教师思考:

在游戏、学习活动及其他活动中,我还发现班里部分孩子在测量过程中特别是首尾相接上做的不好,有漏测或重叠测的情况发生。皮亚杰告诉我们,对于测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认知概念而言,学龄前幼儿要真正在概念层面上掌握它是有困难的,基于生活真实场景的测量对幼儿才有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要帮助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测量和测量情景,结合日常生活开展测量的相关活动,在幼儿尝试测量和运用测量的过程中去发现、感知、理解和提升。

利用故事绘本、幼儿日常活动中出现的测量问题运用于幼儿数学活动中,如:户外活动《比比谁跳的远》、集体教育活动《一寸虫》等活动,引导幼儿多次测量,巩固测量的方法、提升测量的经验。

在区域中也投放大量直尺、卷尺、量杯、绳子、各类笔、卷纸筒等有关测量的材料,引导幼儿去发现和体验测量。


“竿竿”有趣—竹编

传统基础竹编编法之压一挑一,先将经材排列好,纬材以1/1编织法,一条竹篾在上,一条竹篾在下的交织,编法极为简单而易学,可演变成各式如4/4编法,及两一相间编法;或3/3,2/2编法。


“竿竿”有趣——竹竿新衣


“竿竿有趣”—竹节人

发现问题:

锯出来的长短不一样怎么办?👧

👦把竹子放到一起用笔做个标记

锯的时候我扶不住竹子👧

👦我们一起按住

01:14

课程总结

评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可见,幼儿的兴趣可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点。在一次早操活动后,一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凑过去观察和讨论,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竹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与竹子建立起了深刻的联系,孩子们也喜欢上了竹子和其背后的文化。


湖口县付垅中心幼儿园

2024年9月24日

一审一校:曹晶晶

二审二校:刘勤勤

三审三校:王江浔

阅读 4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