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重点。为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升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实效。2024年6月14日琼海市小学第一学英语教研活动如期开展。
上课伊始,吴老师和孩子们由一个简单得很课前准备操Eyes ready,ears ready,brain ready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Review环节复习第一课时的文本内容,从famous person Yang Liwei 引出今天的话题人物a famous lady。再通过free talk的形式激活学生对海伦凯勒的背景知识的已知,从而导入本课时的话题Helen Keller,进入文本的学习。
While-reading环节整体感知问题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Helen Keller? 学生看听文本,迅速聚焦主题She is a role model. 再带着问题“Why is she a role model?”带着探究的心理开始文本的学习。
文本的阅读从整体感知进入细节阅读,细节阅读让学生带着任务,从泛读和精读两方面着手。首先泛读全文,通过完成任务单一——信息卡,解决海伦凯勒的国籍,出生年份和岁数的信息问题,了解人物传记的必备素材。
精读,逐次抛出三个具有递进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码海伦凯勒的一生,掌握人物传记的描写框架。在此阶段,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主要从Read and circle,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 read and answer等几方面实施。
最后的拓展环节,小组合作,简单介绍其他榜样人物的生平事迹;萌发学习榜样人物永不放弃、心怀梦想、坚持奋斗的精神的意识。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创新,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有效达成核心素养下学科育人的目标。
"善思者明,善思者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研讨、分享。在课堂活动结束后,所有听课教师认真梳理笔记。
最后再由老师代表进行评课。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所听所教的课中发现优点和找到不足!大家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智慧的能量在此流淌!
王小茗老师:
亮点:吴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度自然,文本处理非常细致,引导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梯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育人效果非常好。
不足:课堂给予学生评价时,不够有感情。 在引导学生说出海伦凯勒失明失聪后的感受后,突然提问Did she give up? Why?太突兀了。
建议: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可以带多点感情色彩,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就感。其次,突兀的问题,建议顺着思路提问Who did she meet? What did she do? 最后再引出She tried hard and never gave up.
莫小紫老师: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一开始,教师以What did the author think of Helen Keller?整体感知课文,接着细读文本.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本课的单词和句型。并借助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海伦凯勒的生活。引导学生探究本课主题,学习海伦凯勒Try hard, never give up。的精神。不足:教师的过渡语言不够简单明了。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建议:教师应该充分的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语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王丹妮老师:
亮点: 本堂课将名人榜样信息卡的形式贯穿于文本学习的始终,最后的输出环节也是以完成信息卡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对写人物传记的脉络框架十分清晰。教师通过让学生扮演盲人的活动,让学生换位思考,感知共情,萌发向榜样学习、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的积极情感。以情感和内容为双主线,引导学生多层次内化故事。
不足及建议: 吴老师在播放老师教Helen学习的过程后,可以顺着强调“She learnt to read, write and speak. So she could read, write and speak. ” 这样承接更紧密,自然,学生可以更好地联系起海伦后来取得的成就与付出的一种因果关系。课堂中,学生对评价机制不太清楚,吴老师应在课前交代达到怎样的程度对应获得几颗星星,让学生对评价标准更加清晰化。
活动最后王小茗教研员总结道: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是教师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此次教研活动为我校英语教学向更好的方向迈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在教学上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为高效、生动的英语课堂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