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勤学,不负光阴。为了能切实领悟新课标精神,观摩名师授课风采,提升个人教学业务水平,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近距离领略了各位语文名师的风采,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活动安排表
第一节课是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薛老师以任务驱动学习,出示诗人王宜振的描述:“诗人,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人,他们都长着第三只眼睛。”薛老师让学生到诗里去寻找诗人的第三只眼睛。然后薛老师带学生通过四个活动:熟读成诵 、古今有别、诗人所见和用“心”读诗,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一慢二快三节奏,认识到诗句中的字词古今意思的不同,而后理解诗人的第三只眼睛是心灵之眼,那是充满想象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拥有第三只眼睛。
薛法根老师的讲座《古诗文教学要义》。让我明白了古诗文教学有三个要义:诵读、想象和推敲。也学习到了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例如:依体而学的“诵读积累”、从意到象的“感受欣赏”、由篇而类的“主题探究”等。古诗词教学还可以以问促读例如:穿越千年到唐朝,我有三个问题想问白居易:江水只有一种颜色,怎么会一半绿一半红呢?我看到的是露珠、新月,怎么看不到珍珠,看不到弯弓呢?等。古诗的教学,我们要注重读书理解积累,适合四年级孩子的学习要求,不要讲得过深,不要拓展得过多。
第二节课王玲湘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为人民服务》一文,句与句之间层层深入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王老师只用了“不但,而且,还”,毫不费力地引导学生理清了“面对批评”这方面的句子关系,二两拨千斤的功力令人拍手叫绝。“面对困难”“面对牺牲”这两方面,学生自主圈点关键词,分析句子关系,自然就水到渠成。整节课老师在“用”字下足功夫,用资料,用方法,用语言,让学生每一步的学习都落到实处,都学有所获。
随后,王玲湘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教学评一体的阅读教学实践》的讲座。王老师从新课标的几个重要关键词说起,分别为我们讲解了“核心素养”“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等课标中的关键语。她特别指出了一线老师最大的困惑就是对“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问题,并引用专业研究者的理论,站在一定的高度指引我们走进任务群,又用生活与课堂中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分析如何在教学中认识与实践学习任务群。最后,她以今天执教的《为人民服务》一课为例,从指向“教学评”的目标设定到依据每个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再到分解任务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转化,从课理(教师的教)、学理(学生的学)、课堂观察(学生学的结果)分析最终形成的评价链。让听课的老师对“教学评的一致性”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下午,王林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三年级观摩课《大自然的声音》王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前两行的词语跟最后一行不一样",引导学生尝试"能不能在前两行描写声音的词语前面加上事物的名称?"学生只是用说的方法就发现拟声词的特点,模仿起来,能借用"叽叽喳喳"说出"小鸟叽叽喳喳"。语言材料的使用目的始终指向教学目标。"呢"是这一课要学习的多音字。王老师抓住"呢喃细语"这个声音词语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多音字,在我觉得学生都读出来,已经学会的时候,王老师还能猜到有学生不会吗,竟然又联系生活,出示与孙校长的对话,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使用多音字。一节课里王老师带着学生一直朗读,从拟声词、写声音的词串、有形容词的词串再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句子,一层层爬梯式的朗读让学生由结结巴巴读到了充满感情,以至于课堂最后几个环节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读,背诵也十分流畅自然。
接下来是白皛老师执教的《示儿》白老师指导孩子学会“说诗”。说诗就是对诗歌的讲述。先说“题”,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说完整。在接着说“人”,最后说“意”。课堂环节的巧妙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植根于学生内心,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是刘恋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观摩课《走近诗仙李白》,大家课堂上,刘恋老师先让同学们思考,什么样的诗有仙气?学生会回答,豪放、浪漫、富有想象力、浓厚感情的诗。围绕问题“那什么样的
人能称为“诗仙”展开教学,得出结论:有着超凡脱俗的夸张、神奇浪漫的想象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二节课王崧舟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场诗词盛宴:《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整合学习的观摩课。课堂上,王崧舟老师带领六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美妙的诗词之旅。孩子们随着辛弃疾和张孝祥两位导游领略了江西上饶的田园风光和湖南岳阳的湘江秋色,深刻体悟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之情和张孝祥何惧风狂的乐观情绪,进而让孩子们体会两位豪放派词人的高格的思想境界。最后引导孩子们写旅游意向书,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对这两首词的深刻理解。
王崧舟老师的专题讲座《文脉意识与古诗文拓展积累》中,延续了他一贯倡导“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不仅重视文本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更注重文化传承。王崧舟老师指出文脉就是某种特定文化的传承路径及发展轨迹。然后围绕:“文脉贯通——拓宽古诗文教学的文化视野”“文脉自觉——拓厚古诗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文脉观照——拓深古诗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以“水”文脉为例,对统编教材中古诗文进行梳理,列出统编小学语文“水”文脉一览表,使老师们对什么是文脉、怎样梳理文脉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脉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确立一定的标准,通常,以时间为经线,从远古到今天,以空间为纬线,从中国到世界。文脉,在时空交织的大背景中,确立古诗文教学的文化深度和广度,为培养有根的中国人提供文化土壤。
下午,张祖庆老师带来了一节六年级的观摩课《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张老师以《西游记》提问学生,你喜欢《西游记》吗?喜欢里面哪个人物?引起学生对想象小说的兴趣。然后结合8部幻想小说,引导学生寻找独特的“穿越之门”,最后结合经典文学作品,打开幻想通道。 整堂课张老师围绕“情节地图”,带学生穿越神奇的幻想世界,感受幻想小说的魅力。
最后一节课是范华仙老师带来的观摩课《人人都爱苏东坡》。范老师以问题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读《东坡小学生苏轼读本》谁能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苏轼?先介绍主要内容再详说。然后范老师带同学们探究苏东坡为什么能被评为“千年英雄”?通过学习苏轼的作品《定风波》、《猪肉颂》等,让学生了解到苏轼的品质:精神的自由热爱生活、乐观顽强不倒、不以物喜、不惧风雨、不以已悲不被生活的困难打倒等。正因为他有这些令人敬佩的精神,才能被评为“千年英雄”。
任重道远需奋蹄,风急潮涌好扬帆。这次培训活动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我定会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潜心思考,不懈追求,在教学之路全力迸发,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两天的时间一缓而过,但学习的步伐却永不停止,“且思且行,且悟且进。”
编辑:熊秀芬
审核:涂卫东
签发:邹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