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带小朋友认识我们祖国妈妈的名胜古迹,小朋友们尤其对长城非常感兴趣,于是借这个契机,带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我们开启了搭建“长城”的游戏。
在搭建开始前,小朋友通过观看长城的照片和视频一起认识长城的“特点”。
“老师,它很长!”“很高!”“他还很坚硬!”
于是他们拿起了画笔就在纸上设计了出了长城!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次观察:
观察地点:中四班建构区
观察对象:中四班部分幼儿
观察教师:贾曼曼
泽泽小朋友和明阳小朋友在材料选择上有了分歧;泽泽选择了砖头纸盒,他说:“砖头的很坚硬!”,而明阳选择的是用积木搭建。在搭建过程中 ,英飒小朋友来运输积木一起搭建,他拿了一旁的浩浩的砖头纸盒,浩浩有点不高兴,说:“你拿我的干啥”,英飒说:“我们一起合作!”浩浩:“那边还有呢”,浩浩没有听还是在一边搭建自己的。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四个没有一起合作完成搭建,而是各搭各的,过程中英飒小朋友一直在说“我们必须合作才行!”
在他们分开搭建了一会后,明阳小朋友提议:“我们要把这个连接起来!”于是他们一起把明阳搭的长城和浩浩搭的长城连接了起来。在另一旁的泽泽还在开始的地方搭建长城。
在他们搭建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长城是连接起来的,不能断开,泽泽小朋友开心的大喊“你看,明阳我们两个的连接在一起了!”
问题发现:在第一次搭建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分歧,在搭建方式搭建材料上各有各的想法,没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在对长城的认识中,他们也没有突出长城“长”且连续的特点,在搭建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和讲解,为下次的搭建提供了更丰富的经验。
第二次观察:
第二次搭建中,这次他们有了合作意识,开始一起搭建围栏,一起搭建关口。
“这个是要拐弯的!”英飒着急的说,原来其他小朋友在搭的时候只顾着搭长,忘记了长城是蜿蜒曲折的!
“我们还要在中间搭一个炮台!”明阳的声音吸引了了泽泽和安妮过来,他们拿起来彩色的积木搭了一个炮台。这个时候英飒说:“你们搭的这个是什么呀?”“这个是炮台!”“炮台应该搭在里面!”原来他们把炮台搭在了长城外面,随后它们又一起挪到了里面。
问题发现:在第二次搭建中,小朋友们比上一次有了进步,学会了合作搭建,也延长了第一次搭建的长度,但对长城内部结构还是不够了解,比如:关口、炮台等不知道搭建在哪,也忽略了长城的另一个特点“高”,针对这次问题,我又带孩子深度了解了长城的内部结构,为下一次搭建做准备。
第三次观察:
在第三次搭建中,小朋友把长城搭的更长了,也加高了双层,也丰富了长城的内部结构,他们高兴的喊了起来:“哇塞,快看!我们搭的长城好长啊!”小朋友们在搭建过程中也逐渐没有了分歧,有的负责搬运积木,有的负责向前搭建的方向,控制长城的拐弯,一起完成了最终的作品!
分析与反思:
在这次搭建游戏中,我看到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比如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建构游戏的专注性,一次又一次的搭建并没有让幼儿没有耐心,反而是越搭越好,还看到了幼儿乐于思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自己的作品。在游戏中我看到每个幼儿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也发现了我们老师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我们要给予幼儿更多的物质支持,比如积木的数量和种类,在搭长城的时候总能听见孩子说“这个积木没有了”等,还要仔细倾听幼儿在游戏里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建构环境上也要充分看足孩子的建构需要,比如这次搭建,必须要扩大建构场地,才能看到幼儿搭建出长城的蜿蜒曲折。
在今后的游戏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继续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机会,耐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