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学131·中秋同题诗文】邹天顺:母亲的香粽与妻子的糕饼

邹天顺
创建于09-16
阅读 29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引言】在老家,中秋节有包粽子的习惯。小时候的我吃过母亲包的中秋粽。成家之后,妻子勤于做糕饼,儿子吃过他母亲制作的中秋糕饼。于是,以此题材,用五种不同文体抒发我的中秋情怀。


母亲的香粽与妻子的糕饼

邹天顺


(一)近体诗· 七绝
月明人聚话团圆,
粽饼糕香情意绵。
母爱妻恩深似海,
秋光共照暖心田。

(二)近体诗·七律
佳节中秋思亲长,
母妻恩意共星光。
粽香四溢圆如镜,
糕饼盈盘暖似阳。
儿壮离家追梦去,
娘孤守舍盼归航。
月明人聚情难尽,
笑靥犹花映满堂。

(三)古体诗
中秋佳节月如轮,
母爱妻情共此辰。
细线轻缠碱水粽,
圆饼满载糯香醇。
星辉洒落儿时梦,
岁月悠悠别故村。
妻制糕饼传爱意,
儿行万里志犹存。
佳节团圆心所愿,
母恩妻德永铭恩。
思乡情切人难寐,
望月怀亲泪满襟。
春华秋实皆过客,
唯有亲情最是真。
但愿人间常聚首,
共赏明月话温馨。
(四) 现代诗
    母亲咬着长长的细麻线
    把一根根蒸熟的碱水粽
    割成一个个圆圆的饼
    让我们坐在月光下
    吃着圆饼数星星
    数着数着
    我们就走出了大山
    留下母亲孤独的身影

    后来,妻子把亲手做的糕饼
    也圆成了一个个圆圆的饼
    让儿子津津有味地品尝
    品着品着
    儿子就长成了男子汉
    在中华大地上
    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母亲的粽子
    妻子的糕饼
    铸就了我们心中的佳节
    坚定了永久的思念与期盼
    盼着盼着
    我们就读懂了十五的月亮
    春华秋实的笑脸上
    除了月亮与阳光
    还有母亲们的温暖
(五)散文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节日如同星辰般璀璨,而中秋节,无疑是极其温柔与圆满。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符号,更是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母亲与妻子,家的温暖与远方的梦想。每当月圆之夜,我总会想起那些关于圆粽与饼的记忆,它们如同中秋的月亮,圆满而温馨。
       记忆深处的中秋节,总是伴随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和厨房里飘出的淡淡碱水香。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对节日的理解仅限于吃和玩。而母亲,总能用她的巧手,将这份简单的快乐无限放大。她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挑选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再配以秘制的碱水,包裹上精选的豆沙或红枣,扎紧粽叶,放入大锅中慢火蒸煮。
       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母亲便会用那条长长的细麻线,轻轻地将一个个蒸熟的碱水粽割成圆圆的饼状。当我们迫不及待地围坐在一起时,母亲笑着说:“吃吧,这是妈妈做的‘月饼’,吃了它,你们就能像这月亮一样,圆圆满满,事事顺心。”而此刻,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对家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许,都凝聚在了这一个个圆润的粽子里。我们坐在月光下,吃着母亲亲手做的圆饼,数着天上闪烁的星星,仿佛每一颗星星都承载着一个梦想。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离别的滋味,只是单纯地享受着与家人共度的每一个瞬间。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开始踏上了各自的征途,走出了那座养育我们的大山。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默默地站在村口,目送我们远去,眼里满是不舍与牵挂。而那份关于圆粽的记忆,也成了我心中最柔软绵长的记忆。
       岁月流转,当我在异乡安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时,妻子便给了我生命中另一种爱。她同样以她的方式,延续着家的温暖与节日的喜庆。每到中秋节前夕,妻子便会忙碌起来,亲手制作各种糕饼,其中不乏她独创的圆形饼。这些饼,不仅外形美观,口感更是绝佳,每一口都能品出妻子对家的用心与对爱的执着。
      儿子出生后,这些圆饼更是成了他节日里不可或缺的零食。每当他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妻子做的饼时,那满足的小脸总是让我忍俊不禁。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的男子汉,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妻子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妻子用她的饼,不仅满足了儿子的品味,更滋润了他的心灵。儿子在中华大地上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勇敢地追寻着自己的未来。而我,也在妻子的陪伴下,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担当。
       年复一年,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成长与蜕变,但那份对家的思念与期盼却从未改变。每当节日来临,我便盼着能够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那熟悉的味道,感受那份久违了的情感。
       春华秋实之间,我们笑对人生百态,而心中那份永恒的温暖则来自于母亲与妻子的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家庭与亲情的意义,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能找到心灵的港湾。
2024年9月13日
阅读 29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