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摩促进教学,以交流提升质量——峡江县实验小学教师赴南昌参加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宋老师
创建于09-23
阅读 2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唯有勤学,不负光阴。2024年9月22—23日,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昌举行,活动采取现场授课+课程讲座的形式,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课堂聆听。为了能切实领悟新课标精神,观摩名师授课风采,提升个人教学业务水平,我校一行10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名师荟萃,大咖云集,活动邀请到薛法根、王崧舟、张祖庆等多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名师大家亲自执教。课堂上,名师们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环环相扣,与学生一起互动,展示了先进的理念、高超的策略、精湛的技艺。在讲座当中,名师们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娓娓道来,展示了厚重的文化素养、崇高的品格、睿智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一节节示范课和讲座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在本课教学中,薛法根老师将古诗教学与单元阅读要素融合地自然贴切,既有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又很好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使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薛法根老师执教古诗依然是一以贯之的组块教学。我试着从他的教学中,梳理出基于语文要素下的古诗教学秘诀,于我而言,主要有三点启发:读懂内容、读到场景、读懂诗人。

      关于读懂内容,薛老师主要用了两大法宝,一个是熟读成诵,一个是归类理解。一快二慢三节奏,读着读着,学生基本能了解大意了。归类理解这个设计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薛老师将比较难理解的字采取了归类理解的方式进行,从古今的区别入手,从写法不同、说法不同、用法(意思)不同三个方面理解了很多难理解的词语,这个设计比单纯的分析讲解个别字词有意思多了,这也是组块教学理念在古诗教学中的完美呈现。关于读到场景,薛老师深谙“还原大法”,用一个个问题支架,还原出当时诗人所见的场景。关于读懂诗人,薛老师主要用了“以问促读”法。建立不同问题支架,一个指向“诗人的想象”,一个指向“诗人的情感”。

        

       王玲湘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本文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稿。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难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王老师本堂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首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为人民服务,面对生死,面对批评,面对困难,面对牺牲。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追悼会演讲稿,毛主席的演讲稿内容有何不同?通过资料袋给出的资料和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让孩子们明白张思德同志的死是非常有价值的。活动二,假如你是现场的一名听众,说说主席是如何把每个观点讲清楚的?王老师在课堂先带领孩子们学习面对生死讲了什么,通过找观点、找论据、找结论的方法,逐句突破,最终给出结论: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组队分工,运用找观点、找结论、想想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找关键词等方法,逐个突破课文的各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王老师由扶到放,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根问源。

       王林波老师在上《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任务,做到因材施教。让我意识到,想让学生在这门课上有所收获,老师的引导很重要。王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的自己探索和总结,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王老师把课文的每一个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挂钩,这样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点。这个在我自己的课堂上还是比较缺乏的,以后课堂中还是要积极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这次听课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次所学习的就是我们以后前进的方向,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白皛老师的《示儿》这堂课,打破了常规教学,没有直接讲解生字、词语,而是由“班级之最”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到最会“说诗”的人。再通过“说题——说人——说意——说人”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领悟诗歌的力量,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课堂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落实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王崧舟老师执教“最中国”系列———《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本节课王老师用诗意的语言,唯美的画面,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看得见”的任务情境——写一份意向书,选择一条你喜欢的旅游线路图并说明原因。这个学习情境巧妙地将词人化作导游,将文本化为旅游日记,将学生化为游客,在此任务驱动下,学生展开了一场富有诗意且有文化深度的学习之旅。

  

       在课堂里,王崧舟老师引领学生品读两首词的词眼,走进“辛弃疾带着我们说丰年”的情境,感受丰年的喜悦;品味张孝祥遇风受阻的心情,体会张孝祥乐观的心境。在师生你来我往,深情互动的情境交流中,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已了然透彻,课到此时,词之意境已出,但王老师并未满足于此,启发学生联结作者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继续深挖作者喜悦或乐观背后的心灵境界,品味作者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引领学生努力去追寻自己的高格人生。

  王老师这节课,立足中华文脉——词之境界高格为上,视野宏大,气象开阔,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语文之路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美的课堂样态。

        张祖庆老师和孩子们共读《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他带领同学们穿越伟大的经典,走进幻想小说,开启一段充满惊喜和启示的阅读之旅。

      

       在课堂中,张老师从引言后记入手,带领学生们梳理整本书主要情节,并结合电影聚焦整本书高潮部分,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他设计的探究问题让孩子们的思考层层深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中去。

        范华仙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千年英雄——苏东坡》,课前范老师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苏东坡,回顾了第一课时的内容。接着,范老师以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苏轼为“千年英雄”作为切入点,带领孩子走近苏东坡,以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形式,赏析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书临皋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猪肉颂》这四首词作。感受到他不仅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更是思想的智者、生活的英雄。最后通过小练笔——书写心中的英雄苏东坡,让孩子抒发对苏东坡英雄形象的赞美。

       整堂课设计巧妙,主线清晰。范老师循循善诱,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有所获。

        这次盛会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名师的可贵,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课堂可以如此精彩,一次又一次地寻找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这种满足来自知识的积淀,文化的熏陶,灵感的激发,思想的启迪,理念的更新。       

       

       学无止境,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教育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无涯,言无境,集名师之所长,融会贯通,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最美的教学路上,遇到最美的自己。

阅读 2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