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谈话:
1.提出课前准备要求;
一、回顾旧知
1.设: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回顾公式
追:圆的面积与谁成正比例呢?
二、引入新课:
(1)出示例题:把相同体积的水——
设: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增加而变化的?
探讨,得出结论: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在随之变化。
(2)计算出至少三组数据对应的体积。
(3)设:这两个量的什么是不变的?
2.阅读教材,找到重点勾画出来。
(1)指名学生回答,屏幕出示相关段落,教师在屏幕上勾画。
(2)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学生跟着提示进行记诵。
(3)联系生活实际。
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成反比例的实例?
(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数学知识,并反复读记。)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
3.读教材46页。
(1)完成3个练习。
(2)集体评讲。
(此处在之前的铺垫下,学生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了解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上台讲,再请其余学生来补充或点评评,促使学生高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出示教材中的反比例图像。
(上一练习在点评和比对上做得不够,走得快了,全班的学情并没有确切了解。)
教师集中讲解。
5.出示教材练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1)学生自主练习8,教师巡视提醒。集体讲评。
(2)做练习8。
(3)完成练习11。
(三道练习题完全可以一起布置,做完了再集中评讲,并且安排学生上台讲解。)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11题。
(提醒注意书写格式。)
(缺少课后课后总结。)
优点:
1.教材意识强,以拍照上传的形式,指引学生关注教材,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好。
2.注重让学生说,体现“说数学”的教学理念,数学思维训练到位。
建议:
1.课堂教学设计和推进要以核心知识为中心,一切教学环节和练习、讲评、拓展均要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反复强化概念,落实练习,确保学生掌握率在90%以上。
2.教学要放手,个人认为大致应该有这样的模式: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例题讲解提出核心知识——自主练习、互评互补——拓展练习、巩固升华——课堂总结、刻印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