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1.揭题导入,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这里出现毛虫的图片价值不大,况且也不是毛虫。)
2.出示词语“打量”,正音
相机引出其他昆虫名称的词语。
(打量出现得太突然,入课不自然。)
二、初读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两个问题提出,实际效果不好。)
(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并没有用上这两个问题。)
2.出示相关词语,认读。
(1)第一组“尽管”“尽心竭力”,认识多音字“尽”。
(多音字的教学走得太快,可安排拓展以巩固。)
(2)第二组,轻声
(3)相同偏旁
(4)以字族为例引出“规律”,相机用四季更替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三、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1)出示课文页
(2)单独出示各个段,指名读
指出“挪动”,指导读准确,简单理解词语意思。
设:小毛虫编织了怎样的茧屋?用“圈”圈出来。
2.设: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四、再读课文
1.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出示主题图,填空。
(画面内容冲淡了文字主题。)
出示描述小毛虫和其他昆虫的对比句子。
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五、根据图片和提示语讲故事
1.同桌讲
(从整个课堂推进来看,讲故事的效果不会很好,在于,学生在之前的课堂中并没有真正走进文本。)
2.指名学生讲故事
(从实际讲的情况来看,效果确实不好。)
六、小结,学写生字。
1.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结合课堂环节进行小结。
2.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关键笔画“丿”。
(1)观察
(2)范写
出示要求,学生练写。
(为什么要描一个写一个呢?还剩一个干什么?)
(这个评价要求突兀地出现,价值不大。)
展示学生的第三画“提”写法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