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指南》中指出: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他们想要在游戏中表现自我,积极动手动脑来促进各领域的发展。
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装扮区投放了不同种类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游戏。我们也希望通过观察,更清楚地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发展水平,从而实行有效、科学的教育,更好地支持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观察记录一:有问题的架子鼓
游戏背景
刚进装扮区就遇到了问题,涵涵小朋友在表演区表演架子鼓时候,发现有一个小鼓坏了,这是在上次架子鼓修好之后,第一次出现的意外。平时幼儿玩的时候都小心翼翼,防止架子鼓散架。遇到这样突发事件,大四班小朋友怎么做的呢?
我来修修
瑾一小朋友看到架子鼓一部分散架以后,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地上散落的零件捡起来,开始一块组装。首先彦泽小朋友把架子鼓的吊镲轻轻的插进固定架上,他左右摇晃吊镲,测试它的稳定性。这个时候思羽发现一个架子鼓的鼓面也破了一个洞,于是他们马上去拿了胶带对鼓面进行了粘贴。与此同时一旁的瑾一看到了墙面挂的麻绳,于是她和兜兜互相配合,把小的鼓面用麻绳进行捆绑固定。而思羽大点的鼓面粘贴结束后,也尝试用这种方式,但是小朋友试了一次,发现鼓面太重了,无法固定住,这时候小朋友开始讨论,思羽说不如也用胶带固定吧,于是在小朋友配合下,很快她们成功了。最后架子鼓被大家齐心合力放回了原先的位置。
支持与跟近
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旁观者,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并没有选择介入。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与交流。架子鼓由于缺少零件,经常出现各种损坏,小朋友还有其他好方法去维修吗?涵涵说:“老师,可以用热熔枪固定,或者502固定那几个小鼓”,“可以用积木区的奶粉罐子代替鼓面坏了的鼓,敲击的声音也很好听”明月回答道。“麻绳也可以,但是要改变缠绕的方式,从鼓的外圈往支撑架缠绕,而不是从鼓内测那个小孔缠绕”翊霖小朋友回答到。小朋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装扮区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乐器,在与小朋友商量下孩子们选出了每日的物品监督员,出现损坏后及时告诉监督员,大家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分析与解读
1.幼儿在拿玩具的时候的时候,遇到了突发事件,幼儿都自觉来帮忙整理,小朋友愿意帮助别人,遇到事情能够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这种美好的品质值得肯定和表扬。
2.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一次次的变换不同的修理方法,终于将架子鼓修好,让幼儿的探索具有意义。这样的游戏关系,让幼儿的探索有动力,具有丰富的发展价值。大胆尝试、善于坚持,为今后的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反思与支持
1.确保幼儿的探索时间,肯定幼儿的修理玩具的意义。修理玩具不是件轻松的活,需要孩子学会分辨,学会重组。这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应变力及体能,让孩子修理玩具中得到身体和心理技能的锻炼。
2.幼儿遇到了突发事件,教师不要急于自己动手放整齐,而是要给幼儿自主动手进行修理的机会,让幼儿在独自修理的过程中不断找到新的方法,相互间合作完成,促进幼儿社会性地发展,同时帮助幼儿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3.《指南》中指出:由于3~6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多样的表演道具和辅助材料能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也为幼儿确定扮演什么角色和表演什么内容提供了多种物质支持。而现有装扮区材料单一,只有部分乐器类材料,没有创新性。而深入观察,幼儿对乐器的使用频率也不高,故可以每周设定装扮区的主题,定期更换材料,提高幼儿对装扮区的兴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材料,从而为幼儿的表演也带来启发与灵感,以便更好的进行活动。
观察记录二:故事表演《大熊的拥抱节》
兜兜和瑾一先进入了装扮区。随后其他小朋友也加入进来,在小朋友们商量下打算今天表演《大熊的拥抱节》,于是纷纷挑选了头饰,兜兜小朋友选择自己想表演的头饰后,选来选去也没选出需要的说:“这里没有我想要的头饰了,那我扮演什么呢?”
彦泽:你可以扮演旁白呀!兜兜:好呀好呀!
涵涵:那我当大熊吧!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都在寻找着自己扮演角色的服饰和道具。
角色分配结束了,小朋友们开始表演了起来。
初次表演
故事表演完了,老师在小朋友表演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了分享。小朋友们觉得你们表演的怎么样呀?小朋友们纷纷发表了意见,“我往词了…”“我把大熊的伤心表演出来了,我刚才特别难过的哭…”
支持与跟近
1.为了让游戏更加丰富,让幼儿可以自选服饰,通过谈话形式让幼儿了解演出的具体流程,并请幼儿绘制《大熊的拥抱节》的演出票。
2.结合小朋友们表演的视频,教师发现幼儿对故事掌握并不熟,于是请幼儿倾听《大熊的拥抱节》故事,进一步深入故事表演。
3.请小观众们为现场演员们给予评价。
再次表演
小朋友这次表演纷纷给自己挑选了服装,表演从第一次不熟练,小朋友一直模仿故事用语。到这次可以用流畅的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表达出来,还增加了动作去表现人物性格,使得这场故事表演非常生动有趣,台下的小观众也被这种氛围感染。
支持与跟近
教师请幼儿分享讨论:第二年,森林拥抱节又开始了,小朋友们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大胆进行创编,第二年大熊获得拥抱了吗?为什么?
宗宇:大熊没有获得拥抱,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因为这一年它又开始和以前一样,不断欺负其他小动物!拥抱节那天他可伤心了。
师:那你想对大熊说什么呀?
宗宇: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不能随便欺负别人,犯了错要知错就改。
师:那小朋友还有其他想法吗?
思羽:大熊一直关心照顾其他小朋友,明年拥抱节,很多小朋友都去找大熊拥抱了。
师:小朋友们,小动物因为学会了宽容和原谅所以愿意和大熊拥抱,原来拥抱除了快乐还有别的意思,平时我们也做过伤害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伤害了我们,今天让我们再和你的朋友紧紧拥抱一次,在朋友的耳边轻轻说一句悄悄话,如果你曾经伤害了朋友,你该说什么?如果别人曾经伤害了你,你又该说什么?你还可以和身边小朋友拥抱。
来吧,拥抱节开始了! (播放背景音乐)
故事推进
这一天大熊在森林散步,它先遇到了兔妹妹,兔妹妹在拔萝卜,怎么也拔不出来,于是大熊帮兔妹妹一下子拔了出来,兔妹妹开心的拥抱了它,后来红狐狸摔倒了以及袋鼠哥哥碰到了脑袋,都获得了大熊的帮助,终于第二年拥抱节来了,大熊还没睡醒,所有小朋友都来到了大熊家,拥抱了它!
分析与解读
1.在这一游戏片段中,涵涵是表演主题的发起者,其他小朋友都是表演的参与者,他们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身负其责。
2.兜兜是个乐意接受同伴提议的小朋友,对“旁白”的角色也有自己的认识,能简单的表述小动物会呈现的“台词”,灵活掌控故事表演进程。
3.五位小朋友在整个表演游戏中都能根据自身的角色进行表演。无论从对话、服装,还是自身角色的工作都有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符合《指南》艺术发展目标:“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体现出大班幼儿能自编自导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反思与支持
1.在本次游戏中,幼儿的动作表演技能提高了许多,但在表演时经常出现幼儿对于对话过于随便,经常台词还没说完,人就跑掉了。游戏中还发现各组的道具比较单一,以教师提供的头饰居多,幼儿故事表演前可提前美工区自制一些需要的材料,教师也应该进行故事类环境场景布置。
2.我发现幼儿对表演内容也很讲究,幼儿要选着他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表演内容,所以,教师可提前组织装扮区幼儿对节目内容好好选择,同时及时创新装扮区材料。
观察实录三:歌曲表演《国家》
观察背景
在散步和一些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有好多小朋友喜欢边玩边唱歌,有些小朋友为了表示自己会唱歌还故意唱得很响亮,只要有一个人在哼唱就会有好多小朋友都加入唱歌其中。
一起唱一唱
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在表演区发现了话筒,商量着表演曲目,涵涵说:“我们表演《国家》吧!”兜兜和思羽都表示同意。于是,他们拿着话筒站在小舞台表演唱,边唱边自由走动,并做一些手势,俨然像一个小歌星。歌曲结束涵涵发现兜兜有部分小节跑调了,于是涵涵建议:“我们再一起合唱好吗?”都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合唱,俊佑唱得很认真,但是他发声特别用力,声音在合唱中很突出。
支持与跟近
游戏分享环节和孩子一起观看他们在表演区的视频,小朋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月:小朋友们声音响亮,表演得很认真。
传硕:涵涵在三个人一起唱的时候声音太响了,而其他两个小朋友声音太小,都不怎么能听得到声音。
思羽:涵涵有一句唱得不对。(变调)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发现自己声音太响了?合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分析与解读
1.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首先表现为自发性,也就是说,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案例中的三个小朋友自己商量表演曲目,说明他们对唱歌这个活动形式很感兴趣。
2.《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表现技能还不如成人熟练与完美。案例中俊佑特别用力的歌唱正说明了这一点,他虽然对唱歌很感兴趣,但歌声还不是很优美,合唱时还不懂得要和同伴做到声音协调。
反思与支持
1.教师再次带孩子看祖国气壮山河的视频,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带领幼儿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合唱时要兼顾到其他小朋友,不能把合唱变为独唱。
游戏推进
上午区域游戏时间,俊佑和几名同伴再次选择了表演区,在小舞台进行歌唱表演。一会儿我看到三人在舞台上站成了一排,兜兜几个小朋友当听众,于是我也假装是一名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到了“观众席”上。俊佑和同伴便一起演唱起来,今天他们合唱的曲目也是《祖国》。一开始,俊佑注意了发声,声音有所控制。可是唱着唱着,俊佑的声音又开始变响。思羽在下面做压低声音的手势,俊佑一看便马上知道要控制自己的声音了。在接下来的游戏时间里,他们还互相交换演员和观众的角色,互相欣赏,让歌唱活动变得更有趣了。
支持与跟近
游戏分享环节,表演区的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涵涵:今天我们表演的是合唱,唱的很开心。
瑾一:我今天做观众,欣赏她们唱歌,我听到馨馨声音太响的时候就用手势提醒她了。
彦泽:我今天注意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了。
奕童:我觉得我们下次可以一起唱其他歌曲。
俊佑:一起唱歌我觉得还蛮快乐的。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不同的歌曲是不是用一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分析与解读
1.《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愉快、自发的游戏环境,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要给幼儿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为了让自己的合唱声音更优美,设置了观众这个角色,用来提醒演唱者。教师在看到这个角色出现时,没有询问和干预,而是选择默默坐下,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自己,演绎作品。
2.《指南》中建议,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作过多要求。案例中幼儿就是模仿成人观看演出的样子,通过一演一看的形式引发幼儿更大的歌唱兴趣,在“观众”和“演员”的角色转换中体会歌曲的美,提高音色的魅力。
反思与支持
1.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不同风格的歌曲,幼儿体验不同风格歌曲音色和音量的不同。
2.体会不同歌曲带给人们不同的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