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教育领域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9月21日-22日,我校杨舒和吴志杨老师到南昌参加“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探讨会活动。一场场丰富而精彩的课堂示范与讲座宛若盛宴,让教学理论生入浅出,荡起教学思想的波澜!
本次语文活动名师荟萃,大咖云集,活动邀请到薛法根、王玲湘、王林波、白皛、刘恋、王崧舟等多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名师大家亲自执教。
观摩课程
薛法根老师
薛法根老师带来的《古诗三首》选自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组成,一首抒情诗,两首哲理诗。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的。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到诗里去寻找诗人的第三只眼睛。通过组块式教学,用“以问促读”的方法理解诗意,落实语文要素。
薛老师在《古诗教学要义》讲座中告诉我们,教古诗第一步是分层级朗读古诗,第二步可以是利用想象与还原领会古诗的意境,第三步可以是推敲古诗的语言,从而品味古诗语言之美。薛老师的讲座打开了我对古诗词教学更新的、更深刻的认知。
王玲湘
王玲湘老师为语文老师带来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的现场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句与句之间层层深入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王老师只用了“不但,而且,还”,毫不费力地引导学生理清了“面对批评”这方面的句子关系,二两拨千斤的功力令人拍手叫绝。“面对困难”“面对牺牲”这两方面,学生自主圈点关键词,分析句子关系,自然就水到渠成。整节课老师在“用”字下足功夫,用资料,用方法,用语言,让学生每一步的学习都落到实处,都学有所获。
随后,王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小学主题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的讲座,讲解了“主题教学”是要培养能在真实世界生活和创造的人,“主题教学”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它所倡导的“立人观念、整合思维和儿童中心”已经成为许多教师自觉的追求,教师们度过转型的困难期后会逐步收获喜悦。
王林波
王林波老师在《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的教学紧扣单元人文主题,设置了“听听音乐家的声音、填写音乐家的档案、欣赏音乐家的作品”三个层层推进的任务,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进行学习。其中,“聚焦拟声词,读中积累;指导分类摘抄,渗透方法;体会表达效果,背诵摘抄佳句;发现表达方法,丰富言语经验”等学习活动聚焦好词佳句和典型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凸显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教学指向。王老师每句话都是充满了智慧,将课堂氛围从凝滞逐渐带得轻松而幽默,并让孩子流连忘返,不舍离开。
白皛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透过古诗去了解诗人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和诗人跨越时空也能产生共鸣,整堂课立足古诗,深入了解诗人,再回到自我中去,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整节课学生没有紧绷的感觉,使生都处于松弛的状态,但时刻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学生的情感和思考都在线,而且是全情投入。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诗教课》中,白皛老师从“诗教”入手,强调诗歌教学应该是“诗教课”而不是“教诗课”,并对如何上好诗教课进行了说明。学诗歌不仅仅是用来教知识的,还承载着育人的作用。我们应当用诗歌帮助孩子塑造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诗歌里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获得人生的智慧。
刘恋
刘恋老师的一堂《走进诗仙李白》以一条从古流淌至今的中华民族之河,串起了小学阶段学习的李白古诗,引导学生学习诗仙精神:超凡脱俗的夸张、神奇浪漫的想象、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崧舟
王崧舟老师在《西江月》二首的教学中,导学生以一份“旅游意向书”为情境出发点,整合阅读与欣赏辛弃疾和张孝祥两位“导游”的旅游日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西江月·黄陵庙》,感受两首词或优美、或壮美的意境,体会词人或喜悦、或乐观的情感,把握其高格的心灵境界。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在随后的讲座中,王老师讲述了“文脉”一词的理解,即“某种特定文化的传承路径及发展轨迹”。以“水”文化意象为例,整理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水文脉一览表,让老师们初步了解什么是文脉、怎样梳理文脉。王老师从文脉贯通、文脉自觉、文脉观照三个方面阐述了古诗文教学要拓宽文化视野,拓厚文化底蕴,拓深文化内涵。讲座结尾,王老师说:“文脉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确立一定的标准,通常,以时间为经线,从远古到今天,以空间为纬线,从中国到世界。文脉,在时空交织的大背景中,确立古诗文教学的文化深度和广度,为培养有根的中国人提供文化土壤。”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担当,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生命智慧。
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出学习对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外出学习教师学习归来,及时梳理、总结,在教师例会上,由吴志杨老师进行汇报交流,分享心得,真正达到“走出去,引进来”,“一人学习,全校收益”的培训宗旨。
通过此次观摩学习,使两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会将学习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