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不是“癌”

南市一病理科小詹
创建于2024-09-22
阅读 3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改了肺上皮肿瘤的分类方法,将「肺原位腺癌」从「腺癌」门类中划出,移入「前驱病变」中,即已将肺原位腺癌「踢出」了恶性肿瘤的行列。近年来,关于原位癌被多数重疾险排除在理赔范围之外的讨论同样屡见不鲜。

       那么,什么是原位癌?原位癌还是「癌」吗?让我们首先来谈一谈「癌」的概念。简单来说,肿瘤是人体局部细胞在多因素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又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的概念界定与病理学对各类肿瘤的分类与命名相关。恶性肿瘤中,起源于上皮组织者,统称为 癌(carcinoma);起源于间叶组织者,统称为 肉瘤(sarcoma)。我们平常所谓的「癌症」(cancer),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上皮组织不止包括我们的皮肤,其被覆在机体表面,也衬于中空器官的腔面和体腔面,在我们的呼吸器官(如气管、肺)、消化器官(如胃、肠)和生殖器官(如宫颈、乳腺)等处都有分布。由此,我们获得肺癌、宫颈癌、胃癌等命名。

      那么回到我们的主题,什么是原位癌?以单层柱状上皮为例,可见最上层为上皮细胞,其下有基底膜,结缔组织中可以分布有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癌」之形成,并非朝夕之功,需要经历一系列前驱病变。根据增生细胞的异形性和其在上皮细胞中的累及深度,可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如果上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则称之为原位癌。当癌细胞的发展突破了基底膜,则从原位癌发展至浸润癌。可以认为,原位癌是癌的相对早期阶段。基底膜是癌细胞侵袭中遇到的第一道障碍,如果被突破,原位癌转化为浸润癌,癌细胞受到的制约变少,可以接触到结缔组织中的血管和淋巴管,从而获得更多营养,其发展速度加快,转移风险提高。

      要提醒的是,原位癌是病理诊断的结果,只能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现「原位癌」多被表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时则在诊断中体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具体根据各医疗机构而异。一般而言,原位癌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切除后不需要进行放疗、化疗,预后良好。

      那么原位癌的严重程度大吗?目前,把原位癌「逐出」恶性肿瘤分类的仅仅只有肺癌的WHO分类。其他器官组织发生的原位癌,仍然属于早期的「癌」。肺原位腺癌之所以能离开恶性肿瘤的行列,是因为经临床研究发现其拥有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发展缓慢,不会转移,切除后不复发,术后五年生存率几乎为100%。这一改变对患者而言意味着临床处理方式的改变。分类为「癌」,则考虑尽量手术切除;现分类为「前驱病变」,则对于部分存在一定手术风险的患者,有理由选择保守治疗,密切随访

      即使「肺原位腺癌」摘掉了恶性头衔,并不意味着其与其他良性结节病变相同,可以高枕无忧。虽然原位癌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可能要经过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会转化为浸润癌,且很少发生转移和复发,风险看似较小,但是在确诊原位癌时,我们并不能清楚知道自己位于「原位癌-浸润癌」时间轴的哪一个时间点上。相较于前驱病变,「原位癌」需要更密切的随访观察。如果身体允许,一定要及早治疗,以防这颗危险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全面入侵!

阅读 3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