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教育学部 叶文梓
一、如何理解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用科研的方法解决了一个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取得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重大成果。
1.选题规范,方法规范,成果规范
趋向一线教师
应用性成果,已经应用证明有效
推广应用时间4-6年二等奖,10年以上一等奖。
五育融合_实践融合_
2.注重解决问题
1.当下热点问题;2.面前未来的引领性、前沿性问题。
二、如何培育成果
1.重大项目培育,深圳的项目经费比较多,专家跟着学校一起成长。
2.江苏省一个专家团队负责一个地级市,申报的时候,6次线上培育,有针对性解决问题。
3.培育分阶段 通过项目让大家共同学习,第二阶段筛选出优秀成果奖,第三阶段培育提炼成果。
现在的成果奖不仅要做的好3/4,还要写的好两个阶段1/4。
4.依托学科基地,教育科研工作室。资源和平台对一线教师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一)端正态度是前提
为了成果奖而成果奖,不是这样的。是基于教学需要,科学规范研究。
(二)选好课题是基础
1.不要盲目跟着热点跑
2.建议实实在在选一个领域,不要选一个点,持续在一个领域研究十几年,那一定会研究出成果。
(三)组建团队是关键
什么叫成果?为什么要研究?研究问题就是研究成果。
实践性成果占比60%,理论性成果占比40%,论文和论著。
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操水平的老师,成果奖的导向既有实践又有提炼理论。
实践探索阶段: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形成各种各样的成果。成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新模式、新技术、新流程、新工具、新案例、论文、论著...
成果奖不是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成果建模阶段:对成果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后对成果的框架建构。根据成果特点,形成与成果特点相适应的框架体系,让成果更简洁,特色鲜明。
成果推广应用阶段:推广有不同的层次,应用有不同的方式。在基地应用,推广应用,讲座或会议对外传播、来参观、各类媒体宣传等。
有谋划的未来和没有谋划的未来是不一样的。
重视课题申报
围绕核心问题
三、如何申报成果奖
(一)吃透文件是前提
理清楚过程、类型、结构。
成果的成效和成果本身区分清楚
成果的创新点和成果本身区分清楚
(二)分组合作很重要
1.文本组 顺序:①研究报告②填写申报表格③支撑材料
2.材料组 顺序: 材料要有程序性,分类,重要成果的时间,重要数据等要一致。
(三)补充研究不可少
提前半年就做材料,留时间补充
(四)反复提炼是关键
成果概要:时间线,成果获奖,重大的成果影响力。三个框架搭好。
描述不能夸大,取得重大性成果,世界一流中学等这些不可取。用白描手法,让别人评价。但是学生成绩提高是可以讲的,说服力强。
提问:如何把课题变成研究成果?
1.已经获奖的成果名称。
2.成果独特性表达出来,应用性。年限要不要写要看情况,40年能否写。
3.避免大概念,避免理论性的题目。
提问:刚刚立项的课题,怎样一步步走向成果奖?标题核心素养下可以不要,例如“活着的某某”
研究让我们变的更好,研究的素养已经成为这一代教师必备素养。
1.坚定信心走这条路。以后获奖不重要
2.这几届研究成果奖内容,避免重复,借鉴别人的成果。去哪里找之前的研究成果内容?
提问:模式形成的起点从什么时候开始?
发展阶段从原来的四育到五育。
提问:成果依托课题,应用推广的时间从哪个时间点算?教学方式基本构建起的时间就可以算,初步应用,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