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立不解暑意,万物酝酿丰收。为切实领悟新课标精神,提升教育教研水平,9月21日—22日,丰城市小学语文研训团队赴南昌参加“教育梦”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暨2024 年秋季全国名师教学深度研讨会。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9月21日上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为例,带领我们领略古诗教学要义。薛老师以“在诗里寻找诗人的第三只眼睛”为大任务,以问促读,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用心可以看,用心读诗,才能走进诗词的世界。
王玲湘老师执教六年级《为人民服务》一文。句与句之间层层深入的关系,是本课的重难点,王老师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作为一个演讲者梳理观点,得出结论,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毫无保留的面对生死,面对批评,面对牺牲,面对困难。从历史背景到现实意义,根植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王林波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别具匠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和孩子们都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愉快且有效,紧扣主题,联系生活,引导孩子们充分品味文中的词句,体会到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白皛老师用优美的朗诵将诗歌《示儿》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让孩子们理解诗意的同时,鼓励其积极思考,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感受陆游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听完白老师的这堂《示儿》,我们犹如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诗歌之旅。
22日上午,我们跟随刘恋老师的《走进诗仙李白》开始寻找诗中的“仙气儿”。精美的课件,生动的故事讲述都让我们沉浸在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白进行一场对话,也让李白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立体起来。
王崧舟老师通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黄陵庙》两首词的整合阅读与鉴赏,用诗意的语言,唯美的画面,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看得见”的任务情境——写一份旅游意向书,在此任务驱动下,学生展开了一场富有诗意且有文化深度的学习之旅。学生体会到词人或喜悦或乐观的情感,体悟其高格为上的心灵境界。
“经典,是读一次,就像读过多遍;经典,是读过多遍,仍像第一次读;经典,是正在重读,而不是正在读的作品。”来自谷里书院的张祖庆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导读课《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是一节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张老师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聊书”,用情节地图引领学生在故事中发现神奇之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范华仙老师执教的《千年英雄苏东坡》以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苏轼为“千年英雄”作为切入点,带领孩子走近苏东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赏析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书临皋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猪肉颂》四首词作,感受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荟萃新课标
融创新实践
薛法根老师的讲座《古诗教学要义》从古诗词教学的三个问题展开,到古诗词教学的三个要义(诵读、想象、推敲),指出老师在古诗教学时应总结规律、方法,引导学生从词的意思、意味,从作者、读者、意境等角度去推敲品味。让学生有方法可依,有路径可循。这些方法策略都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
王玲湘老师就“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一话题与我们交流,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实例、具体做法,对焦新课标,梳理了学习主题与人文主题的区别并分享了如何设定学习目标的经验。
王林波老师的讲座《新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以一年级新教材为例分享了对文本的处理方式,并对焦新教材提出三点建议:链接生活,挖掘育人的内涵;精准定位,有效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指向语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白皛老师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诗教课》,从“诗教”入手,强调诗歌教学应该是“诗教课”而不是“教诗课”,并对如何上好诗教课进行了经验分享。
王崧舟老师的讲座《基于文脉意识的古诗文积累与梳理》干货满满。王老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清晰地阐述了文脉意识在古诗文积累与梳理中的重要性,让我们认识到古诗文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延续。
任重道远须奋蹄
风疾潮涌好扬帆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本次活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一场场异彩纷呈的教育盛宴,更带来了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语文教学研讨之路漫漫,道阻且长。我们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检验,都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让我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进,智见教研,点亮未来。
图文:罗美咪
排版:胡宇凡
审核:罗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