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蜗牛——大一班课程故事

惠农三幼郭永青
创建于2024-09-22
阅读 3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遇见蜗牛🐌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让孩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自然的环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活动缘起

雨后空气一片清新,孩子们晨检后准备去足球场踢球,走过小山坡路段,他们兴奋地喊道:“快来看呀,这里有一只蜗牛呢!”瞬间小朋友全都围了过来,有的挤在一起看小蜗牛,有的在旁边讨论了小蜗牛,还有的开始寻找小蜗牛……

在生活中,小动物总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蜗牛虽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孩子们眼里那是充满未知的世界。因此,我们以“蜗牛”为切入点,开展探究蜗牛奥秘。

讨论蜗牛

胡启徕:我要把蜗牛带回家养起来。

玥玥:蜗牛会不会咬人,我有点害怕。

刘奕杉:不会咬人,它没有牙齿。

朵朵:我找的蜗牛和你们的颜色不一样,是白色的。

柏怡涵:我找的蜗牛是不是死的,只有壳没有头。

糖豆: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所以下雨后才能看到蜗牛!

张誉齐: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碰了一下触角,它就缩进去了。


寻找蜗牛

最近天天都有雨,孩子们开心又兴奋的开启了一场寻找小蜗牛之旅。无论是晨检入园后,还是户外活动,随时都能看到寻找蜗牛的小身影。小菜园里找一找、滑梯附近找一找、沙池里找一找,草地里找一找,收获可不小了。

孩子们寻找蜗牛后,还进行了蜗牛数量的统计。

 孩子们通过寻找蜗牛大行动,对蜗牛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了解,总结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总是在雨后可以看到蜗牛的身影,在亲身体验、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也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欲。

教师的思考:

在户外,他们总是有意地去寻找蜗牛的身影。那么,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开展了探索蜗牛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亲近可爱的蜗牛,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爱心,引导孩子去爱护生存在这地球上的动植物。

孩子们对找到的蜗牛非常好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蜗牛喜欢吃什么?它晚上睡觉吗?蜗牛爬的好慢呀!它像一只胆小鬼缩进壳里也不出来?蜗牛的嘴巴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它爬的这么慢,是不是因为没有脚?没有头的蜗牛是不是死了?

认识蜗牛

 带着孩子们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对小蜗牛开启了新探索:小蜗牛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张誉齐:蜗牛头上有触角,碰一下就会缩进去,而且最上面黑色的点点就是它的眼睛。

刘雅彤:蜗牛身体软软的,我们一碰到它,就缩进壳里去了。

香香:我觉得蜗牛壳像棒棒糖,也像我们画画时候画的螺旋线。




 经过了解,我们知道了蜗牛由壳、头部、腹足、尾部、触角、眼睛、口组成,它是软体动物,虽然蜗牛很小,但它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其结构复杂,身上覆盖有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不一,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很多种形状,它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有非洲大蜗牛、白玉蜗牛、玛瑙蜗牛、灰巴蜗牛……


通过了解,知道小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喜欢吃绿色的植物、米饭、纸壳、酸性的食物等等。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爬行过的地方,总会留下一条透明的“痕迹”。这是蜗牛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液体——粘液,小蜗牛在爬行时,会不断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有助于蜗牛爬行,能提高它的爬行速度。

教师的思考:

 幼儿好奇、好问,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探个究竟。杜威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就应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遇到的问题

出现的问题一

蜗牛总喜欢往外爬

我们的解决办法——搬新家

孩子们给蜗牛寻找了好多的新家,有的用了奶茶杯,有的用了饮料瓶、还有的用了装蛋糕的盒子,都加了盖子和塑料膜,最重要的没有忘记扎了好多小洞洞,小蜗牛也要呼吸空气。

出现的问题二

植物角的小蜗牛好臭呀。

分析原因:

1.小蜗牛拉的便便太多了。

2.小蜗牛的水变黑了,所以臭了。

3.瓶子里的水放太多了,小蜗牛淹死了,也会变臭,我家小鱼死了就很臭。

我们的解决方法——重新寻找蜗牛

再多次寻找蜗牛的经验基础上,孩子们很快找到了蜗牛,但大多数蜗牛都缩在壳里,小朋友们互相讨论:“蜗牛是不是死了。”

出现的问题三

蜗牛是不是死了

我们的解决方法——和老师一起找答案。


用水唤醒大蜗牛

出现的问题四

蜗牛上房顶了

趁小朋友晚上回家睡觉,小蜗牛偷偷跑到屋顶。

我们的解决方法——拯救小蜗牛

如何更好的保护小蜗牛

我们的约定:

1.这次养小蜗牛只能放一点点水。

2.给它加点土和喂它喜欢的食物。

3.给它的家打扫卫生,及时清理便便。

4.给小蜗牛建一个它喜欢的房子。

给它潮湿的家,只放一点点水

喂它喜欢的食物

打扫卫生,及时清理便便

给它建新房

教师的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蜗牛的出现,对于孩子们而言不仅是一次认知经验的丰富,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的巨大兴趣与研究欲望亦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品质,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悦探”、“悦思”的良好品格。

我想对小蜗牛说:

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是小蜗牛休眠的时间,小朋友虽然知道小蜗牛可以用自己的粘液保护自己,但还是有很多话想对小蜗牛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00:05
00:11
00:35
00:08

 在探索蜗牛的整个活动中,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了解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既积累了经验,也锻炼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孩子们在自由、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教师是一个善于观察、支持幼儿一切探索和需要的支持者,引导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探讨和交流。始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与幼儿在探索中共同成长。

阅读 3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