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临河四小集团校庆丰校区赴乌海市参加各族青少年实践交流活动纪实

青山
创建于2024-09-21
阅读 31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9月是第41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积极推动青少年交流活动创新发展,9月20日上午,我校13名优秀少先队员代表与临河区第九小学及第十小学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共同相聚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参加“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各族青少年实践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两地互动合作,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实践交流活动开营仪式

出席开营仪式的领导有乌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金容;巴彦淖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闫宇;乌海市海勃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魏建荣;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太文代;乌海市海勃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杨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雪娇;以及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小学集团校庆丰校区、第九小学、第十小学和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八小学两地少先队辅导员代表、优秀少先队员代表。

仪式第一项:出旗,全体少先队员敬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

00:25

礼毕!请全体奏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00:49

仪式第二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太文代致辞。

仪式第三项:乌海市海勃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魏建荣致辞。

仪式第四项:两地共建学校互赠“民族团结”礼物。

仪式第五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感动内蒙古人物”敖其尔同志为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敖其尔,退役军人,蒙古族,1957年8月出生,妻子陈银锁1961年12月出生,现居住于临河区西苑二期小区。1983年成家立业后,他们便开启了自己一生帮助困境孩子光荣、艰辛和漫长的梦想之旅,40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践行着无私为人民服务和 “五老”精神,不仅用大爱亮丽着北疆,也更多为实现中国梦增光添彩。他们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爱我中华共创和谐全国优秀新闻人物”、“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全国首届新征程学雷锋优秀宣传员”、“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等称号,在两次颁奖会上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光荣接见。荣获自治区“爱心大使”、“最美退役军人”、“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多次被巴彦淖尔市关工委、临河区关工委评为“模范五老”。

八十年代,敖其尔先后把17个不同民族、无血缘关系和濒临失学的困境家庭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管吃管住管学习,彻底改变了这些孩子们一生的命运。为了让孩子们有个温暖而舒适的学习环境,他们一家让孩子们住大房,自己住凉房。那个年代,由于普遍工资都很低,日常开支又大,也曾有过一时缴不起几十元电费的尴尬经历;粮食还没有放开,凭本供应,他和妻子见着熟人便问人家的粮本上有没有结余粮,以求能解决家中学生缺粮的燃眉之急;每月工资一下来,他往往是先到巷口的小卖部清还赊下的油盐酱醋钱;为了节省煤炭,敖其尔一有空就到建筑工地和垃圾堆上拣废木头或没烧尽的煤渣。妻子陈银锁向邻居学习腌制酸菜,有一段时间,“面条+酸黄瓜”是他们家餐桌上“最美”的风景。当时,很多人都开玩笑地说:“敖其尔的家成了救助站了!”    敖其尔夫妇对这一善举越来越“上瘾”。40多年,夫妻二人利用工作之余,行程数万里,筹集社会各界爱心善款累计700余万元,累计帮助1500多名贫困学生进校圆梦,帮助5个自治区级贫困自然村、上百户农牧民脱贫致富。40多年来,他们一家省吃俭用,自掏腰包累计80余万元资助困境和残疾家庭的1300多名学生读书。在汶川、鲁甸、九寨沟、西藏、舟曲、九江、新疆、武汉、河北、甘肃、内蒙古等地抗灾、抗击新冠疫情中,都会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可以说,有危难的地方,总有敖其尔夫妇的足迹。

退休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的敖其尔及家人的爱心公益脚步更加坚定、频密和忙碌,而且每年的个人各项捐赠数目有增无减...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敖其尔、陈银锁夫妇影响带动当地爱心企业,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家中的适龄儿童,争取拉丁舞、播音主持等免费课1000人次,为他们节省学习费用100万元。

2021年,为内蒙古医科大学与骨癌抗争11年的学生奥妮募集爱心善款11.4万元,自捐2000元。

2022年,为新入学的5名困境大学生爱心捐款1.5万元。

2023年,为当地三所学校爱心捐赠280套、价值1.93万元学生夏装;主动联系团中央中国光华基金会资助当地13名困境家庭孩子零学费上天津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节省3年学费达78万元;9月借第39个教师节,为临河区小召学校捐赠价值7800元的节日礼物;为当地慈善机构募集爱心善款7.5万元,为助学活动贡献了力量。

2024年以来,与两名单亲家庭孩子结对帮扶,并承诺一直帮助她们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深入当地11个办事处、中小学校和驻地部队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为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爱心捐赠价值2000元的学习用品。连续2年(2023年、2024年)为17所学校、幼儿园和驻地武警部队爱心捐赠500余本1.97万元的《雷锋画集》,自费购买2000元瓶装矿泉水助力高考。

40多年来,敖其尔、陈银锁夫妇把自己的智慧、精力、金钱无私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奉献大爱、照亮别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模范“五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一名普通工薪阶层家庭、退休职工义薄云天的情怀。   流逝的是岁月,积淀的却是无疆大爱。敖其尔、陈银锁夫妇用恒久不变的信念与行动,始终如一为下一代播撒大爱,始终如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力量!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志愿者协会、爱心人士及学生们,也自愿加入到了温暖社会的善举中,用无私奉献书写着自己美丽人生。

仪式第六项:退旗。开营仪式结束。

00:30

接下来各位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将在乌海市各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和励志教育,衷心希望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两地青少年朋友们能够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增进友谊、深化交流、共同进步!

民族团结篇章:破冰团建活动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更是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民族团结,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各族人民在过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这种团结的力量,如同坚实的基石,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宣传民族政策,通过一系列团建破冰活动以及团结协作的游戏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展现当代青少年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

激发创新·展望未来篇章

乌海青少年创意园是在废弃的旧硅铁厂基础上加固、改扩建而成,于2013年9月开园运营,建筑面积7954.32平方米,乌海青少年创意园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以青少年创意体验为主题的活动场所,作为乌海团市委重要的团属阵地,秉承着“一起创意、一起创益”的理念,以“激发青少年创新创意热情,培养青少年创新创意文化”为宗旨,为乌海市及周边青少年提供创新创意体验平台。

乌海青少年创意园是一个为青少年提供创新创意体验平台,以“激发青少年创新创意热情,培养青少年创新创意文化”为宗旨。

创意园内设有多个创意实验室和工作坊,青少年们可以在这里动手实践,进行各种创意活动。

创意多米诺,民族心连心

感受奋斗·铭记历史篇章

乌海煤炭博物馆位于海勃湾区海北东街25号,乌海市神华墨玉广场内,博物馆是一座以反映半个世纪以来,乌海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以及乌海市因煤建市、因煤兴市的历史专题性博物馆。本馆将通过图片、实物、标本、设景等形式,传播煤的科普知识。展示乌海煤炭工业的发展和乌海因煤而生而兴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煤炭工人所表现出“创业、奉献、争先”的乌海精神。融历史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实现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功能

深入了解乌海市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煤矿工人的奋斗精神,激发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族团结: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展现当代青少年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

激发创新:激发青少年创新创意热情,培养青少年创新创意文化。

精神传承:传承煤矿工人的奋斗精神,激发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此次青少年实践交流研学活动,同学们从民族团结、激发创新、精神传承几个方面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定力、激发创新的魅力和精神传承的活力。相信队员们会将此次研学活动的收获化身为自身的动力,从学习成长实际出发,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也感染着身边人。

【办学目标】促进团结教育 培养民族英才

【校训】求实 创新 自立 成才

【校风】团结 进取 勤奋 博学

【教风】敬业 爱生 严谨 善导

【学风】自主 勤奋 乐学 善思

 影像采集、撰稿:孙   浩

 初审:孙   浩 

 复审:田学勤

 签发:王晓云、周    云

阅读 31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