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和共情,拉进与孩子的距离

六月🌻
创建于2024-09-21
阅读 3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全网都在说要共情式育儿,可是到底什么是共情,怎么样才能做到共情式育儿?

一、什么是共情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尊重、理解


(1)需要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2)使对方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感到愉快、满足。

(3)促进对方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更深入的双向交流。

共情式倾听两大原则

共情式倾听有两个原则:

(1)先从孩子感受的角度切入,理解接纳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仅关注他们的行为、语言或观点。

(2)放下手里所有的事情,全身心地听孩子说。在这个过程中,不打断他们,不急于说教和提建议,不急于解决问题。

3个有效共情的方法


1.承认并描述孩子的感受有的时候,孩子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受,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只会做出本能的行为反应转为开始思考自己的感受。

我们帮助孩子表达感受时,他们会感觉更加安全,这会使得他们的“理性大脑”被调动起来。

注意两点:

(1)不管是否认同孩子的观点,你都要承认孩子的感受。

(2)你可以用具体描述的方式帮孩子说出感受。

2.帮助孩子描述愿望和需要如果我们可以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需要,那就满足他;如果是不合理的愿望和需要,那么可以不满足孩子,但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我们可以使用两个关键句式“你希望。。 . . . . ”及“如果。。 . . . . 就。。 . . . ”把孩子的愿望和需要描述出来。描述孩子的愿望,会让他们觉得被理解,同时也不会因为被拒绝而觉得自己不好,或是有挫败感。

3.帮助孩子描述事情的经过当孩子遇到情绪困难时,他们对事件的理解往往都是碎片化的。描述事情的经过是帮助孩子将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于语言能力尚在发展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帮助孩子把体验过的事情言语化,可以帮助他们在自己和自己的情绪体验之间建立联系,帮助他们在负责语言逻辑的左脑和负责情绪体验的右脑之间搭建桥梁,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END—


阅读 3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