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临旧州古镇初见他碧波戏楼
2024年7月30日笔者跟随老师来到安顺市旧州古镇,到达后古镇的雨淅淅沥沥滚落下来。看着白墙黑瓦,碧波粼粼好似江南水乡的旧州古镇,心情由长居喧闹的城市而不安也变得心静了许多,仿佛来到了一处心灵的秘境。从碧波居民委员会的马路旁下车,就能看到碧波戏楼。白墙黑瓦,绿叶红木,长廊上错落的摆放着刷过黄漆的木桌子,这些就是进入碧波戏楼最先看到的环境。戏楼是敞开式的,左侧是演员候场室,右侧是茶水间。广场的墙壁上描绘着旧州人民的生活日常和旧州的建筑物,例如屯堡地戏、苗族妇女巡街、采摘刺梨,旧州有名五孔桥和“扶风乔木夏阴合”的扶风亭。
图一 安顺旧州镇扶风亭
二、碧波戏楼的过往
通过对旧州土生土长的工作人员郑姐姐的访谈,笔者了解到碧波戏楼本是在城隍庙旁边。
郑姐姐说:“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八是我们这边的民俗活动,因为要抬城隍呀,要游街这样子那边就会人山人海的感觉很挤很挤,其中还有来烧香的这样子的人很多,容不下戏楼所以就把它分开了”
碧波戏楼的迁移给城隍庙空出了更大的空间,方便了节日期间抬城隍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看到抬城隍(注: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八,旧州的人们就会将城隍老爷请出来,由壮年们抬着游街也叫洗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明安、四季平安。)的过程,而不是远远的站在队伍后端只能若隐若现看到城隍神的影子,也为看戏的人们带来更舒适更震撼的戏剧观感。
郑姐姐说:“之前做活动的时候那边虽然很挤,但是来的人也很多。一做活动这边是城隍庙那边就是戏楼子,唱歌跳舞都在这边,不是很大,路也是弯弯曲曲上来的”
笔者从郑姐姐的话中体悟到旧州人民对戏楼有着浓厚的兴趣,人山人海,前胸贴后面的景象挡不住闻声而来的人们,弯弯绕绕的小路困不住赶路的行人。戏楼为旧州人民带来了欢声笑语,更是承载了一方文化习俗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的伫立。
图二 安顺旧州镇碧波戏楼
三、戏楼设置原因
笔者问“为什么会在庙旁边修建一个戏楼呢?”李院长为笔者解答“因为中国人是要娱人和娱神一起的”
郑姐姐又解答“对的,城隍庙旁边设置戏楼是为了给城隍老爷娱乐,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同时为我们百姓带来欢乐,让节日更加的热闹。”
由此了解:在城隍庙中设置戏楼是为了娱乐神明,让神明体味到人间的欢乐。地戏演绎的是南征北战、忠君爱国的故事。地戏的表演活动是百姓们向城隍神献祭,表达对城隍神的敬意和感谢以及祈求城隍神保佑一方土地风调雨顺,安稳祥和。此外,戏楼也为民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和娱乐的场地,戏楼设立为旧州的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融合提供了重要场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成为推动旧州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展现各式各样的民族风彩的平台。
笔者问郑姐姐小时候有没有和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去听过地戏?
郑姐姐说:“那肯定呀!因为这种地戏的话是从小就很喜欢的,还有听歌呀,歌是我们这边的屯堡山歌,舞是我们的阿姨呀然后就来跳舞与现在也是大差不差,只是之前没有那么多的人出去外面打工,现在大多是旅游这方面的人来避暑,同时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我们都会宣传出去让外地人和本地的已及周边所有的寨子啊村子啊都会到这里来。”
图三 笔者与郑姐姐访谈录像
四、碧波戏楼现今状况
笔者询问戏楼现在多久开放一次?平时是怎么安排的?
郑姐姐回答:“现在戏楼由政府安排旅游公司承包,每个周末都会定时有节目安排,早上是十点到十一点半,一个半小时最多两个小时。也不一定,下午是三点钟开始。节目的类型就是屯堡花灯,还有芦笙舞,最吸引人的是屯堡地戏。跳花灯的演员是本地居民,她们是退休之后的政府人员,她们利用业余的时间来这里跳花灯。周末都会请她们过来演出,是和这边有合作的,所以不用收费,多是跳完之后一起吃顿饭。屯堡地戏都是由我们旧州中学高二的学生来演绎,我们请他们过来,当然也是他们单纯感兴趣愿意传承我们的地戏,展现地戏的魅力啊,我们也看出他们特别乐钟于成为新一代地戏传承人”
听郑姐姐说的是:“小孩子对地戏非常的感兴趣,他们都是一群群扒在上面看的,即使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还是会深深的被吸引。其实不只是小孩我们大人都对地戏有着浓郁的兴趣,你看他们表演地戏的时候,吼出来的那一下就会感受到很震撼。”
从六百多年前走来的明军屯堡文化还在闪耀、前进和发展着,生长于旧州的一代代人用真诚和热忱带着自身的文化走向大众视眼。
那现在戏楼是如何营业,又怎么获取收益的呢?
郑姐姐回答“有观众会点当地的茶和小吃,我们就会获得收益。茶有分大碗茶、小碗茶、土罐茶,当地有名的是小锅茶,小锅茶的炒法与西湖龙井有着相似之处,只是一锅茶只能炒个二到三两因此得名小锅茶。平时人少就我一个,人多的话还会有三四个工作人员和我一起管理。我们现在只是试营业,政府看效果怎么样,可以的话我们就继续办。”
碧波戏楼在节目表演时总是能吸引很多好奇的游客前来,同时也不乏当地的居民以及周边赶集的村民集聚一堂前来观看,通过郑姐姐声情并茂的讲述我们能想到周末人潮挤挤,游客们在戏楼之下品旧州特产的小锅茶品吃本地的小吃,孩子们围在戏楼的台阶上看演员表演地戏的场景。在当代乡村旅游中,坐着端一壶茶,观看当地特色文化表演,看一方民间故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四 挂在墙上的地戏摄影展示
五、碧波戏楼的“瓦”——以石文化
离开之前笔者对碧波戏楼游览了一圈,其中房梁上的“瓦”让笔者驻足,在黔东南的乡村看到的瓦是带有弧度的瓦,从来没有见过石头做的瓦,这一点让笔者颇感兴趣。笔者问郑姐姐“这些瓦片是一片一片叠放的吗?这么大片的石头瓦怎么做到不会滑下来的?”
郑姐姐解答:“这些瓦片是从山上的岩石堆里打下来,再按照相同的大小形状做出合格的样品最后请专业的师傅一片一片安上去,安装的过程不需要钉子和螺丝,只要房梁最上边涂上水泥,它们就不会掉落。”
旧州的瓦片是一整片一整片的,如此平整开阔,给人带来一种禅意美。这种瓦也是安顺地区岩石结构所决定的,安顺岩石结构大多为页岩,岩石薄而平整,可以一片一片打出来。明军带来江南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当地自然,创造出独属于黔中地带的文化,映证了人类在改造着大自然,大自然也在改造着人类。旧州的路是用大而厚石板埔出来的,明代的堡垒也是用石头堆砌,从前寺庙残破的一片墙也是页岩一片一片的堆积,寺庙的主体不见,但是结硬而裸露的墙还在述说着它的故事。以石文化还让岩石变成了屋顶,成为旧州人民遮风挡雨的用具。岩石充斥在旧州人民生活中,述说着旧州这座古镇的故事。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