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让基层减负变成新的“形式主义”

夜舟思月
创建于09-21
阅读 2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以作风建设保障改革促进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8月正式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了7个部门,21条具体措施,逐项提出解决办法,以确保政策落地有声。

落实基层减负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目的是通过减少形式主义带给基层的不合理负担,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常常能看到这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用“形式主义”打败“官僚主义”,现在落实基层减负工作,旨在消灭(减少)形式主义。但仅仅依靠《规定》落实能否真正体现出基层真的减负吗?相反要是落实不够到位,在基层非常容易产生一种新“形式主义”,也相对于落实这次政策的“对策”。

其实,我们从目的很容易能理解到上级政策的初衷,为了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所以我们也能清楚的知道基层减负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国策。为了有效落实,我认为还需要把精力投入在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方法、关注心理压力等方面。

现在最多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呢?人员信息情况摸排工作,公安、综治、反诈、计生、住建(房屋)、消防等等无数部门,开通了无数的所谓的手机政务APP,都要求重新逐户逐人摸排填写录入到他们开发的APP上,有些APP甚至还要求要实时定位,入户拍照,上传后上级还要电话回访。不难想到的一个问题就迸发出来,在现在大数据、算法优先于全球的中国而言,是否需要每个部门都新开发APP,是否都需要都要求重新逐户逐人录入,在当今这个时代,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有那么难吗?效率提升的最直观方法不就是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工作,这也是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

党中央、省委及各级全会均提到了一个词语“全面深化改革”,也意味着我们要再大胆创新,要继续敢想、敢闯、敢拼,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就目前落实《规定》而言,对于创新工作方法还要再积极深入拓展,比如通过开展创新活动、设立创新奖励等方式激发基层工作者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只有最贴近基层才能想像得到解决基层减负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这也是我们党推广四下基层调研和“一线工作法”的原因。基层减负作为中办、国办出台的政策,不能做表面落实的“形式主义”,一定要深入领悟其核心要义,以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的,想尽一切办法落实到最基层。

阅读 2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