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共庆佳节—薛八小二年级组中秋活动

   
创建于2024-09-21
阅读 2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份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传统活动

祭月(拜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包饺子

        饺子在餐桌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很多的节日里都要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佳节更是少不了,中秋家宴准备的再丰盛,没有一盘饺子总是不完整的。而且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共同包上一顿饺子,话话家常,想想就非常幸福。所以中秋节吃的不仅仅是饺子,更是一种平日里难以享受的团圆时光。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END——

阅读 2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