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庐山

石头
编辑于10-02
阅读 5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最早对庐山的了解,分别来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年少的我虽然不能完全领略诗人的意境,但是可以从诗人的描绘体会到庐山奇峰怪石,峭壁密林,云雾缭绕,如入仙境。

       真正让我对庐山的向往,源于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电影《庐山恋》。主人公周筠和耿桦在经历重重波折之后,在庐山演绎了一场感人泪下的现代爱情故事。影片上映的时候,我上大二,正处在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憧憬爱情的年龄。为了在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电影,花了几个小时排队购票。当男女主人公在庐山一次又一次巧遇,感情不断升华的时候,也把我带进了梦幻般的庐山。如今在庐山上的牯岭镇,仍然有一个“庐山恋电影院”,每逢旺季每天都在放映唯一的一部电影,就是《庐山恋》。

        十多年前出差九江,曾跑马观花游过庐山。当日大雾弥漫、倾盆大雨,只能遗憾地离开。

        秋分过后,夏日的酷热渐渐退去,天气逐渐转凉,我开启了第二次到庐山旅游的行程。

       乘坐高铁动车到庐山高铁站后,坐出租车前往庐山上的牯岭镇。

(点击视频)

00:24

        “丛竹修枝,郁葱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山间,转入转佳”。是对庐山的第一印象。汽车沿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行,一路是青山绿树,山也不见得险峻,倒是山路急转弯很多,让人不由自主地抓紧前面的扶手。难怪当年毛泽东主席留下了“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感慨。

       在行进中的车前不远处,从天际飘来的蒙蒙白云,缓缓地扑面而来。远处的黛山孤岭,也笼罩在一片厚厚的白云之中,那云像棉絮,又像飞瀑,沿着山梁不停的变幻着,飘悠着。这就是有名的庐山云雾,真让人大饱了眼福。想起曾经看到的庐山宣传画,不正是眼前的景象么?

(点击视频)

00:14

       庐山上的“牯岭镇”,叫它“镇”确也名副其实,道路基本平坦,商店,宾馆一应俱全,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市民广场,中间一块巨石上刻着启功的题词“牯岭”。据说镇上有常住人口一万多人。晚上,街道灯火通明,人群熙攘,真让人感到不是在海拔1000多米的庐山上,而像在城市中的闹市一样。

(点击视频)

00:10

       如琴湖是因其湖面如一把提琴的形状而得名,湖水清澈,远山白云倒映在水中。因为地形和天气原因,湖面经常烟雾缭绕,衬托湖景美成水墨画,很多人称这种影像为“人间仙境”。有曲桥通往湖心岛,园中繁花似锦,亭台碑碣,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如琴湖就像一位娴静的佳人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周围的山峦、天空和树木都倒映其中。微风轻拂,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那纹路就像是琴弦被轻轻拨动,果真不负 “如琴” 之名。

(点击视频)

00:10

        绕湖漫步,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有高大的松树,枝叶繁茂,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为游人遮阴纳凉;还有那随风摇曳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湖水弹奏着轻柔的伴奏曲。

       湖中有一座小亭,飞檐翘角,古色古香。远处的庐山山脉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给山脉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那云雾时而浓时而淡,浓时如棉絮堆积,淡时似轻纱拂面,与如琴湖的宁静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如琴湖的西侧是著名的花径,是探古寻幽的好去处,沿着开满各色鲜花的石径小路曲折前行,就会来到几间茅草屋前,这就是白居易花径咏桃花处。相传白居易任江州(九江)司马时,登临庐山到此处,在农历四月欣赏完美景之后,挥笔写下了《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寥寥28个字将意境烘托得高雅脱俗。因此,花径又称为白司马花径。

       花径中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游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草堂前有白居易的塑像一尊,堂内是白居易生平及诗词著作展,供游人参观。草堂外曲径通幽,花团簇拥,甚有一番情趣。行走其间,使人想起“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句。

       走出花径不远就转到了锦绣谷,沿着悬崖峭壁上的石阶山路,走进了锦绣谷,风大了起来,云雾从对面山上升起,眼前也开阔了很多。往远看,山势挺拔,奇松竞秀,风涛阵阵,云雾缭绕。人站此处,顿觉心旷神怡。

       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

       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

       位于锦绣谷中的天桥,其实有天无桥,也堪称庐山一奇。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战败后率兵逃上庐山,慌不择路逃到此地,却见眼前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刹那间金光闪耀,一条金龙从天而降,化作虹桥横跨悬崖两端,朱元璋绝处逢生,立即扬鞭跃马而过。待朱的兵马过桥脱险后,陈友谅尾追至桥头时,忽闻霹雳巨响,龙飞桥断,无影无踪,只好鸣金收兵。潜凡有诗:“盘岩对立冰川琢,维有残墩乍断桥。太祖借机抬圣驾,金龙传化上凌霄。”

       天桥之奇,尚不在桥本身。桥临绝谷,绝谷之内,多峭壁峥壑,层层刻剥,如堆如砌,蔚为壮观。或如雄狮长啸,或似猛虎跳跃,或如捷猿攀登,或若仙翁盘坐。此时不断有云雾从谷底涌起,恰似银浪翻滚,跃上桥头,使人如入蓬莱仙境,顿生飘然欲仙之感。

       不知不觉,我来到誉满海内外的仙人洞。     

       我知道仙人洞,来自于毛泽东主席1961年曾题“七绝”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洞高7米,深达14米,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称佛手岩。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两眼,俗称“雌雄泉”。不管洞顶上挂有多少水珠,始终是两泉同时一滴一滴往下滴,终年不断,清澈甘甜,这便是《后汉书》记载的“一滴泉”。仙人洞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水苍苍,颇有远离尘世之感。所以,这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洞中修炼,直至成仙,所以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雕像。 仙人洞的左侧是一座道观--老君殿,香火颇为为旺盛。

       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与石上上方分别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八个大字,石下乱云飞渡,如入仙境。石隙中一棵苍劲挺拔的松树,拨云破雾,这就是著名的庐山石松,据说是“暮色苍茫看劲松”那棵松。

       在仙人洞附近,我发现这样一处建筑---御碑亭。

       这个石头亭子古色古香,石头的纹理表明了它是洪武年间保存下来的正牌货,是朱元璋为纪念一位帮助过他的僧人所建,洪武大帝遒劲有力的笔锋在碑上依稀可见。几百年前鄱阳湖旁的一场大战以朱元璋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朱元璋也从这里迈出了驱赶异族,统一中华的步伐,掀开了大明王朝300年的壮丽篇章。而今斯人已逝,鄱阳战舰不在,明朝基业不存,只剩下这个亭子与庐山云松遥相呼应,历经岁月不倒,向参观者默默提示着它主人的赫赫功业。

      这也是电影《庐山恋》中男女主人公在此躲雨,逐步产生恋情的地方。40多年过去了,四道铁栅栏封锁,人们已不能随意进出碑亭了。

       庐山地形封闭,江河湖海中的水分蒸腾不易扩散,往往在峰顶上凝结、堆积为如絮的云,在山涧里飘飘荡荡形成自由游荡的雾,于是庐山就成了云的海洋。云来时如巨幕垂天,银河倒泻,云天一色,去时则风吹雾散,转瞬即逝。这些云雾经年不散,把个巍峨的山体笼罩的绵绵密密的。云随山就势,山高云缠绵,朝为红霞,暮为彩衣,缭绕于山崖,披挂在树梢上,丝丝缕缕,绵绵不尽。人行走其中,即使相隔不远,也会在倏忽之间突然被团团云雾淹没。在这云海风光中比较著名的风光是瀑布云。瀑布云,形如其名。有时它像是细流涓涓,在宽阔的峡谷清涧里飘来荡去;有时又似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从千丈高的陡岩峻壁上,飞流直下,一泻千尺,煞为好看。

(点击视频)

00:11

       时而云雾,时而绵绵细雨,时而艳阳高照,形成了庐山特有的天气奇观。面对庐山难以尽述的旖旎风光,苏东坡慨然挥毫,写下了充满睿智的著名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儿时记下的千古诗词也是真真的到今天才悟出韵意。

       三叠泉景区位于庐山东南的九叠谷,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于一身。据说在丰水期它气势磅礴,犹如龙腾虎跃,又好像银河倒挂于险崖之上,其特点是“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远观近看都非常壮观,自古享有“庐山第一奇观”的美誉, 被称为“世界上最壮丽、最优美的喀斯特瀑布”,民间一直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说法。当年李白曾经写下《望庐山瀑布》这样的佳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据当地人说,当年李白写诗时看到的并不是三叠泉瀑布,而是香炉峰下的瀑布)

       从山上来到瀑布源头,再走阶梯到达瀑布底部的观景平台,从上到下观看三叠泉。不知是否因为枯水期的原因,三叠泉并没有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倒像是一股溪流从高高的石壁上飞坠而落,如丝带迎风飘扬。

(点击视频)

00:23

       含鄱口是由含鄱岭和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因山麓下的鄱阳湖而得名,是庐山著名观日处之一。清晨,天空中晨光熹微,随着金光渐亮,太阳缓缓从山后升起,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形成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在含鄱口的观景亭上,可以看到日出、云海和烟波浩淼的鄱阳湖。

       为了目睹这一美景,凌晨五点,我就踏上了通往含鄱口的道路。

       山路沉浸在深深的夜色里,周围静谧得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偶尔夹杂着几声若有若无的虫鸣,仿佛是大自然在黑暗中的低语。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那丝丝凉意。

       观景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等待日出的游客,大家都安静地站着,眼睛紧紧盯着东方的天际,似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含鄱口静静地横卧在鄱阳湖与群山之间,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守望者,在黑暗中默默等待着那即将震撼人心的自然盛景。

       渐渐地,天边泛起了一丝微弱的鱼肚白,这丝白色如同黑暗中的一线希望,悄悄地在天幕上蔓延开来。原本漆黑一片的世界开始有了些许光亮,这光亮如同水墨画中的淡墨晕染,轻柔而缓慢。紧接着,那白色的边缘被一抹淡淡的红晕轻轻触碰,那红晕就像一位羞涩的少女,小心翼翼地探出了头。红晕开始慢慢地晕染开来,它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浅红变为深红,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在天边肆意蔓延。那火焰的颜色变化多端,时而浓烈得像醇厚的红酒,时而又淡雅得像盛开的桃花,绚丽多彩地在天边舞动。

       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与探寻之心,我来到了庐山会议旧址。

       踏入这片区域,便能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旧址的建筑风格独特,它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特色,外观宏伟而不失典雅。白色的墙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圣洁,而那一排排高大的圆柱则撑起了建筑的气势,仿佛是历史的脊梁,默默承载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走进会议大厅,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一排排老式的桌椅,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参会者的到来。桌椅的木质纹理诉说着岁月的痕迹,虽然历经了多年的时光,但依然坚固如初。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探索的年代,每一个决策都是在为新中国的发展寻找方向。

       旧址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是这片历史之地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美庐,庐山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庐山的怀抱之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踏入美庐的庭院,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庭院中绿树成荫,高大的树木枝叶交错,像是一把把天然的巨伞,为这方土地遮挡着阳光。地上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绿意盎然,仿佛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展在眼前。

       这是一座典型的西式别墅,淡黄色的外墙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别墅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多种西方建筑元素,线条简洁流畅,又不失优雅。

        美庐的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不同时期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众多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在这里漫步,就像是在阅读一部生动的历史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在回宾馆的路上,快到牯岭镇时,恰好路过庐山电影院。此电影院以放映《庐山恋》次数突破世界吉尼斯记录而闻名。电影院门口是《庐山恋》主人公郭凯敏、张瑜的大幅剧照,据说旅游旺季每天来这里观看的游客有上千人之多。剧情揉进了庐山的各个有名的景点,加上两位金童玉女的精彩演技,确实给当时的年轻人以很深的感染力。想起那时自己看该剧时心情,唤起的对未来生活和庐山美景的想往,仿佛历历在目。四十多年过去了,社会向前进了一大步,今天我也真的走进了庐山,回想在庐山的所见所闻,心中感慨万端,此《庐山恋》别于彼《庐山恋》。面对这座突破世界吉尼斯记录而闻名的电影院,我举起相机,留下了这张庐山行的纪念照片(这是10多年前拍摄的,此地现在面目全非)。

       有人说庐山是座神奇的山。它有泰山之凝重,有华山之险峻,有峨眉山之秀逸,有嵩山之雄浑,它是三山五岳之缩影,它是神州大地上的奇峰。含鄱口的日出,三叠泉的瀑布,令世人神往。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长期生活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一生从未到过庐山,而他的辞世绝笔画却是经数月勾勒渲染着色而成的巨幅《庐山图》。面对人们的疑惑,大师回答说:“这张画,画的是我心中的庐山。” 

       庐山,是那样的神奇而美丽,是那样的令无数炎黄子孙魂牵梦萦。当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这意味着中华民族的浓厚文化已被世界所承认。

       庐山,是云的海洋,是山之领袖,是水之绝胜,是千年人文之集大成者。只要你走近它,风将会对你娓娓道来,相信你一定会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2024年9月28日    江西庐山

阅读 5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