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深耕课堂教学”——2024年秋季全国名师教学深度研讨会

吴丹琴
创建于09-20
阅读 24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初秋奋进启新程,活力充盈向未来。

新材润育桃李秀,素养开启智慧门。

核心引领方向定,筑梦育才展风华。

修身立德成大器,共谱教育新乐章。

     为了进一步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入探索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路径,2024年9月21、22日余江区教研室组织一众教师赴江西南昌参加“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深度研讨会。本次教学研讨会安排丰富而充实,分为课例展示、专家讲座两大部分。名师们深厚的功底、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评论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老师们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专家引领,赋能领航新教材

      薛法根老师以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找到了组诗教学可以打通的点——到诗里寻找第三只眼睛。在这个大任务的驱动下,薛老师巧妙地安排了四次学习活动统整三首诗的教学。

      活动一:熟读成诵和活动二:古今有别,是古诗教学的基本功,薛老师教得扎实又趣味横生。活动三:诗人所见,薛老师用两个问题:诗人用一双眼睛看到了什么?哪一句是诗人用第三只眼睛看到的,统整教学。第一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美译诗歌,利用想象补白和诗化的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之美。第二个问题带着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对话,与诗人共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见解,也打通了自己的心灵之眼。于是活动四——用心读诗,便水到渠成了。薛老师教给学生寻找诗歌第三只眼这种认知模式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给我们打通了组师教学的“任督二脉”。

      王玲湘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展现了对文本的深刻挖掘能力,她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剖析每一句话。从历史背景到现实意义,巧妙地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让孩子们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根植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王老师结合演讲稿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抓住议论的文体特点剖析文章,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利用丰富而全面的材料帮助学生品悟文本,最终达成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崇高理念的深度理解。

      王林波老师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设置了以下三个任务:

一、听听音乐家的声音

活动一:借助游戏猜一猜

     课前伊始,王老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譬如风声、雷声等,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哪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初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活动二:聚焦拟声词,摘抄积累

     王老师先后出示三组与声音有关的词组,让学生观察其词语结构并加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区别多音字“呢”,慢慢地走进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同时也理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类别地积累词语,分为“拟声词”、“与声音有关的词串”。

二、填写音乐家的档案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都有哪些音乐家参与其中呢?王老师引导学生完成音乐家的档案,并带领我们先后走进了“风、水、雨”的声音,以真实的生活情景为导向,让学生读出“微风”的温柔,“狂风”的雄伟,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整个课堂生动、有趣,语言诙谐幽默,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收获了语文学习的成果。

      白皛老师通过《示儿》这一堂诗教课,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从教学行为转化成育人行为。

      白老师以“最”字入手,以“学生之最”拉进师生距离,再顺势而为介绍了“陆游之最”,接着将“说诗”分为四大板块:

一、说“题”

      在多种形式地朗读后,白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清楚、讲完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说“人”

      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课外资料,让学生谈谈对陆游了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说“意”

     通过说本诗意思让学生知道每首诗的产生都有其特定诗人在一定的情境中感情的自然迸发。

四、说“情”

     白老师跳出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悲”、“北定中原”五个字体会作者的情感。诗人因何而“悲”?除了悲,后两句又藏着怎样的情感?陆游对于“北定中原”的信心来自哪里?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产生共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通过“说诗”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抒发情志,建立文化自信,真正达到诗教育人的效果。

      走进张祖庆老师的课堂,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张老师那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团团围坐在他的身边,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温馨的家庭聚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编织着故事的长河,这种氛围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导读课中,张老师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我们一同探索了那个神秘而又迷人的幻想世界。他的话语仿佛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课后,张老师的讲座更是让人受益匪浅。他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幻想小说的特点和种类,让我们对这个文学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张老师强调,幻想小说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独特表达。通过幻想小说,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那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在其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部分。

     在教学幻想小说时,张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方法,如“找到幻想通道、理清故事大结构、列表整理、寻找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打开想象之门”。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更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总的来说,张祖庆老师的课堂和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幻想小说的魅力,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

    王崧舟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场诗词盛宴:《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整合学习的观摩课。课堂上,王崧舟老师带领六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美妙的诗词之旅。孩子们随着辛弃疾和张孝祥两位导游领略了江西上饶的田园风光和湖南岳阳的湘江秋色,深刻体悟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之情和张孝祥何惧风狂的乐观情绪,进而让孩子们体会两位豪放派词人的高格的思想境界。最后引导孩子们写旅游意向书,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对这两首词的深刻理解。

      王崧舟老师专题讲座《文脉意识与古诗文拓展积累》中,延续了王老师一贯倡导“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不仅重视文本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更注重文化传承。王崧舟老师指出文脉就是某种特定文化的传承路径及发展轨迹。然后围绕:“文脉贯通——拓宽古诗文教学的文化视野”“文脉自觉——拓厚古诗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文脉观照——拓深古诗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以“水”文脉为例,对统编教材中古诗文进行梳理,列出统编小学语文“水”文脉一览表,使老师们对什么是文脉、怎样梳理文脉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脉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确立一定的标准,通常,以时间为经线,从远古到今天,以空间为纬线,从中国到世界。文脉,在时空交织的大背景中,确立古诗文教学的文化深度和广度,为培养有根的中国人提供文化土壤。

课堂纪实,用好用活新教材

   短短两天的培训中,老师们认真聆听,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梳理、记录、互动。相信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新修订教材的变化,更深刻地领悟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清晰地明白了今后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也会从中积蓄前行的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及策略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短暂而充实的南昌之行,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核心素养的时代已经正式来临,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老路上埋头苦干,还要时不时抬头看看前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努力做到:心中有课标、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尽力把每一节常态课都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眼中有光、脚下有路、未来有梦的新时代好少年。🍂💖

——END——

阅读 24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