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掌上生花——库尔勒市第二小学开展“非遗与科技共舞,传承与创新同行”科技实践活动(一)

湫殇
创建于2024-09-20
阅读 24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非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各个领域的文明与智慧,为了传承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024年暑假期间,库尔勒市第二小学的学子们参观了“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当非遗与科学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时,会不会使非遗文化进发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学校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二小学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

同学们的探究之旅从查阅资料开始,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在众多的非遗项目中,同学们发现,非遗翻花,是传统技艺的瑰宝,色彩斑斓的纸张在手中翻转,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纸翻花的制作工艺,同学们积极开展了关于纸翻花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翻花可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样式,但是它的制作工艺特别复杂。于是孩子们在秦秋芳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翻花”的研究,都希望能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纸翻花。

翻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起源于‌湖北天门市‌郭氏家族,被称为“变花”“十八翻”等,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种技艺最初是用于节庆活动的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纸翻花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益智玩具,通过剪、折、翻、拉等技艺制作出各种形态各异的花朵,老少皆宜,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此外,纸翻花在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上秦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述翻花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了翻花的制作之旅。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翻花龙的技巧,更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纸翻花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花,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明白了传承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将这一珍贵的技艺传承下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同学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除了非遗翻花,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非遗传承。桑皮纸、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刺绣、新疆面食制作工艺(馕制作工艺)、雕砖制作工艺等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更多人熟知。它们是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非遗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得到了传承,二小学子演奏维吾尔族传统弹弦乐器“热瓦普”,清脆悦耳的声音给人一种独特的听觉审美效果。

01:00

通过对纸翻花的探究活动,学生们有了大胆的想法,如果将纸翻花的制作与科技相结合会不会产生更加独特的效果呢?

1. 在纸翻花上添加电子元件,如小型传感器、LED 灯等。当用户翻动纸翻花时,传感器触发 LED 灯闪烁或发出声音,增强互动性和娱乐性。

2. 结合投影技术,将动态图像或视频投射到纸翻花上,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以根据纸翻花的不同造型和动作,设计相应的投影内容,使纸翻花成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展示品。

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们准备在课后对纸翻花的制作进行一次“大升级”,请大家期待孩子们的成果吧!

撰稿:刘学斌

审核:秦秋芳

定审:蔡立玲、张延芬

阅读 24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