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 致家长的一封信

汉阳区玫瑰幼儿园
创建于2024-09-20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家长们,夏秋之交充满着诗意与希望,在这美丽的季节更替之际,我们要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呵护幼儿健康,共同书写健康与希望的篇章。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保健小知识吧!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人一生中可多次感染,但预后良好。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时期。在学校、托儿所、敬老院等人口密集场所易引起暴发。

预防建议:

1、生活中尽量喝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2、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3、如果家中或学校有诺如病毒感染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并及时隔离;家人和老师在处理呕吐物时要戴上口罩,并及时使用含氯剂液消毒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然后冲洗干净,预防病从口入。

4、呕吐幼儿需居家隔离3天才能入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炎、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并发症。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预防建议:

1、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隔离14天才能返园。

2、勤洗手、讲卫生。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建议:

1、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隔离14天才能返园。

2、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正确佩戴口罩,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减少病毒通过手接触传播的风险。

适当保持社交距离:

减少到人群密集地方的活动,避免密切接触。

室内维持良好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规律作息,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热熟食品,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是预防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

图文编辑:夏一寒

审        核:宣传组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