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桐树下”亲子公益行——家庭走访(Maggie)(一)

桐树下
创建于09-20
阅读 32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访时间:20240802-0808

走访人:张军、Maggie

学 生:赵才美

学 校:嘎基小学

资助人:H.L.

走访时间:20240804

走访情况:

照片上穿绿衣服的孩子是嘎基小学二年级学生赵才美,虽然剪着短发也难掩女孩儿的清秀。她是我们走访的第一个孩子,也是被我想起最多的一个孩子。

家校距离最远的学生
陪访路上,校长介绍说,妈妈生下赵才美不久便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现在,才美和爸爸一起生活在学校对面的山顶上,是距离学校最远的学生。
照片上,我们停车、准备步行的地方,也是赵才美每天上下学、爸爸接送她的地方,她从这里往返学校。
照片上红色圈圈的地方是嘎基小学,而我脚下就是校长说的“学校对面的山顶”,赵才美家在我身后的一处陡坡下。我们三个大人、三个孩子,15分钟的车程+15分钟的步行才到这里,周围没看到其他人家。
嘎基小学最特殊的学生
家在山顶,风景自然很好,而我却没半点印象,因为赵才美的情况让人无暇他顾。招呼我们的才美爸爸先天视力有问题,不过从他剁猪草、拿椅子、倒茶水以及屋子中间停放的摩托车来看,还不至于太影响日常生活,但可能也仅限于此。而才美的情况要比爸爸严重,整个交流中,我能感觉到孩子是在靠听力努力地感知所有。关于才美的眼睛,爸爸说曾去县医院检查过一次,检查结果爸爸自己也没说清楚。赵才美是校长在一次家访中无意间发现的,当时家里还没通电。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校长决定让才美去嘎基小学读书,视力不好就安排坐在教室第一排,上课看不见黑板那就鼓励孩子用耳朵听,总之学比不学强。就这样,赵才美成了嘎基小学最特殊的学生。
美丽风景美丽心灵
四个孩子一见面,很快就热络起来,按照生日才美排行老三,然后就听见她像周围树上的小鸟一样欢快地说个不停:
“阿姨,我有哥哥姐姐和弟弟了”(孤单的小姑娘真心渴望拥有兄弟姐妹),
“弟弟,能把你的手套借给我姐姐吗?他剁猪草需要”(是个心细的小姑娘,看见姐姐带着一只手套剁猪草,便主动找到弟弟协商借另外一只,为姐姐干活“保驾护航”),
“姐姐、哥哥,给你们吃这个,这是我最爱吃的(零食)”(沙琪玛是才美最喜欢的零食,虽然所剩不多,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来跟哥哥姐姐弟弟分享、包括我,是个大方的小姑娘)……
短暂的接触中,眼前这个阳光般的小姑娘打动我的不仅是她懂事、乐于分享的宝贵品质,更是她努力地热爱着周围的一切,并向一切展示着她的善意的心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该是这风景滋养了她的心灵。

学 生:杨芯

学 校:嘎基小学

资助人:朱洧葳

走访时间:20240804

走访情况:

离开赵才美家,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杨芯家,怕走错路,还请了一位学生带路。杨芯家兄妹四人,爸爸因为车祸去世,妈妈改嫁后生活依然拮据,用奶奶的话说“自顾不暇”,所以目前四个孩子都由爷爷奶奶两位老人来照顾。

走访当天,我们见到了杨芯(右边)、杨琼(中间)和杨玉龙(左边)三个孩子,交流中几乎没听到他们说话,就那么乖乖地陪坐着。倒是健谈的爷爷说了不少。目前家里靠种地养牛来赚些钱。不善言辞的奶奶腿脚不好,但依然屋里屋外的进进出出为我们忙活着,找板凳、拿吃的,一刻也没停。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名副其实的“黄”瓜,奶奶洗了一盆,足有七八根,个个都有婴儿的胳膊粗。三个孩子很捧场(他们不知道这是人家用来留种子的老黄瓜),虽然难咬,但都礼貌地吃完了。一盆老黄瓜,足见家里生活不易。
临走时,爷爷还不停地表示感谢,谢谢对孩子的资助,并请我们一定把感谢代给资助人。

学 生:何云龙

学 校:嘎基小学

资助人:风火人

走访时间:20240804

走访情况:

去何云龙家的路很好走,下车步行五分钟就到了。在远处,我们就看到了家门口砖墙上密密麻麻摆放着的多肉,临近房子已经有了水泥铺平的路面,规整的几个台阶上去后,右侧墙上插着镰刀等农具,左侧停着一辆装满豆角的三轮车,再往里就是干净的小院和屋子,这样的地方有这样的房子还是我们资助的学生家庭,让我有点意外。

因为天儿热,大家直接坐在院子里聊。何云龙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还有四个姐姐(都在读书且成绩优秀),大姐和二姐当天在山上摘豆角,摘的就是门口笸箩里的红军豆,云龙爸爸说这种豆子当地收购价是五元一斤,听他的口气这个价格不便宜。说到现在的生活,云龙爸爸解释说,之前因为他的糖尿病严重,不能干活,加上五个孩子上学要用钱,所以生活确实困难,记得当时经常向亲戚借钱。最近一年,他的身体明显好了,种地、养牛,再加上“桐树下”的资助,家里的生活正在一点点变好。资助能帮助他们全家渡过难熬的日子,我们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看到他们不再需要我们的资助,日子也能越来越好。

这是何云龙家的老房子。临走时,云龙妈妈说,房子老旧,准备下半年拆了重建。

学 生:杨玉明

学 校:嘎基小学

资助人:姚萍

走访时间:20240804

走访情况:

我在嘎基小学操场上抓拍的这个男孩儿就是杨玉明,当时不知道,否则可以多聊聊,他是一个有想法的孩子,有想法的孩子一定有故事。

这是杨玉明的家。平时家里只有他和妈妈,妈妈是苗族人,所以交流时需要校长当翻译。说到去广东打工的丈夫,玉明妈妈也说不清楚他具体在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与妈妈相比,杨玉明就显得“知道很多”。当陪访的资助人张叔叔问他“长大想做什么?”时,又瘦又小的他斩钉截铁的说‘长大当兵’; “为什么要当兵?”“保家卫国”,依然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什么事情让你想当兵?”“吴京的电影《战狼》”…….城市里的孩子不缺电影,同样刷影片看《战狼》,试问有几个孩子像杨玉明一样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惜时间紧,没能和这个“兵里兵气”的男孩子再多聊聊。

学 生:李旭

学 校:金星小学

资助人:无忧

走访时间:20240806

走访情况:

这个皮肤黝黑、眼神略带忧愁的小男生就是李旭。学校活动结束后,我们开车一起去了他家。路上,孩子一句话也没说,安静地看着车窗外熟悉的农田、大山。陪访的校长介绍说,李旭爸爸外出务工后再也没和家里联系过。为了养好两个孩子(李旭和姐姐),李旭妈妈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把李旭和姐姐交给外婆照顾。几番颠簸之后,我们到了位于山下的外婆家。两间屋子不是很大,光线略暗,门口沙发上“列那狐的故事”书、窗前铁丝上挂着的红领巾、炉台上“童想盒”以及墙上的两张照片成了屋里美好的存在。屋外门前是难得一见的平整农田,外婆种了玉米,可能是地好,庄稼长得不错。经李旭同意,我拨通了他的资助人“无忧”的电话。资助人很关心李旭,听说我们在孩子家,立刻就同意了视频见面。下面是资助人写下的视频感受。

【资助人的话】

第一次跟孩子视频是在学校操场,孩子话不多,聊了下平常的学习情况,就结束通话。第二次是"桐树下“现场走访,在李旭家给我打来视频,视频接通后李旭跟外婆,姐姐坐在家门口,背后是大山。和孩子聊过之后,Maggie把镜头转向李旭家,看到他家情况确实很心酸,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堆满东西,睡觉吃饭学习都挤在一个空间……视频结束后赶快给Maggie留言希望给孩子寄点生活必需品,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为孩子提供更多帮助。

学 生:林瑾萱

学 校:金星小学

资助人:杨丽君

走访时间:20240806

走访情况:

离开上一家,我们又直奔林瑾萱家。林瑾萱家也在山下,房前是一大片农作物,院子里停放着拖拉机、摩托车,老屋子旁边盖了新房子,总体感觉又是一个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的资助家庭。跟着孩子走进房间,宽敞明亮整洁,是我走访中少有的人家。“你家真干净,是谁收拾的?”“我帮着爸爸一起收拾的。”

父母离异后,林瑾萱和弟弟(幼儿园)跟着爸爸生活。前两年,爸爸为了赚钱经常不在家。这两年,除了传统农业,林瑾萱家还尝试着种起了“工业辣椒”。在她家的地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这种辣度极高、不适合食用,主要用于工业用途的辣椒品种。据瑾萱爸爸介绍,毕节地区的海拔温度和光照比较适合工业辣椒的生长,村里有不少人家种植,关于收购价格要看当年辣椒的品质而定,如果辣度高价格也会高些。希望今年他们家的“工业辣椒”能有个好收成。
林瑾萱和她的资助人杨阿姨在自家院子里进行了视频见面。我联系杨女士时,她正在开会,听说可以和瑾萱视频,立马偷着溜出会场。

【资助人的话】

“我资助过很多贫困学生,“桐树下”是我觉得所有公益行动里最让资助人放心的一个公益组织。比如我之前资助了一个小男生,已经小学毕业了,现在资助的林瑾萱小朋友,每年都和她有一次视频连线。上次是老师帮忙完成的,这次“桐树下”的Maggie到贵州走访,让我们和学生直接对话,看到了学生的家庭情况。这种把公益行动做到实处的举动,不仅让资助者放心,更让被资助者懂得资助者的良苦用心,钱多钱少不是资助的目的,让被资助者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大爱,贫穷不可怕,没有爱与被爱才真正可怕。我觉得“桐树下”一直在践行传播爱,谢谢你们的付出。爱你们,爱孩子们,爱献爱心的我和我们。”


——写给资助学生家庭:

“我觉得你们是一个有希望的家庭,困难是暂时的,相信你们家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瑾萱和爸爸一起加油吧!”

学 生:李章蕊

学 校:金星小学

资助人:张娜

走访时间:20240806

走访情况:

李章蕊是当天走访的最后一个学生,也是我们准备深入体验的资助家庭。她家建在山坡上,去的路上,天开始下雨,坡陡弯急加路窄湿滑,当时还真有点担心,好在最后一切顺利。刚下车,就被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的一家七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四个宝贝女儿)温暖到了,大人孩子笑语盈盈,好像家有喜事。进屋细聊才知道,原来外出打工的妈妈这两天回来了,难怪家里有幸福的味道。

照片上的这桌饭菜:水煮豆角、炒洋芋(土豆)、西红柿炒鸡蛋和自家腌制的腊肉是章蕊爸爸下厨做的。饮料是为我们的孩子准备的。席间,腿脚不好的奶奶端着一锅刚焖好的米饭,不停地给我盛,嘴里还一直说“有的有的”。中间是章蕊妈妈,刚刚从深圳一家电子工厂辞职回来,她说打工不挣钱,所以出去半年就又回来了,下半年走不走还要再看看。
因为家在高处,信号不稳定,尝试了几次之后,章蕊终于和远在北京的资助人张阿姨“见面”了。

【资助人感受】

初认识小章蕊同学还刚入一年级,瘦瘦黑黑的,母亲常年外出打工,爸爸务农也有临时工,很少陪伴,家庭困难户。视频开始前我挺担心自己有股子让她觉得陌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我十分害怕自己把话题硬生生变成了教化,生怕让她敏感自己是个留守儿童,尽量小心鼓励开心地试探着给梦想着,孩子很专注地在听,点头,尽管懵懂。这次没有亲身去走访,但Maggie让我跟小章蕊通了视频,比起一年前长高了,言语变得大方懂事,突然间感觉长大了,眼神也充满了光甚至还有几分成熟得笃定,妈妈也回来了,整个家充满了乐观坚强,我还挺受震撼的,我想是“桐树下”的真诚带动他们心的改变,希望带动着希望。做公益真的不容易,这些年,孩子有的搬到离校近的地方,保障了学习;学校硬件到软件改善,图书到电脑到科技盲盒;保障了优秀教师留下的长期主义;家庭一对一等环节多方面关爱孩子成长,从本质上摆脱贫穷的泥潭,从心出发,“桐树下”的行动胜过一切言语!

阅读 32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