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书香·阅读有声——礼让镇小2024年秋阅读分享第一期

不系舟
创建于09-20
阅读 3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共同构成了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

00:00
00:32

      首先明确“教育即生长”是指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杜威也强调了如果放任儿童的兴趣,使其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么就不存在生长。生长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儿童生长的未成熟状态是教育的起点,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这个状态潜藏着无限可能,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选择与追求。

      杜威认为,“生长并不是外面加到活动的东西,而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儿童缺乏自主认识世界的能力,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而当他发现已有的经验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会思考如何对已有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去克服这些困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可塑性。环境的影响是无意识的,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的成长。好的环境包括了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这三种环境虽然在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是各有其作用,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连续性的成长环境。

      杜威认为,“生长并不是外面加到活动的东西,而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儿童缺乏自主认识世界的能力,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而当他发现已有的经验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会思考如何对已有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去克服这些困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可塑性。环境的影响是无意识的,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的成长。好的环境包括了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这三种环境虽然在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是各有其作用,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连续性的成长环境。

      杜威还主张儿童应从活动中得到经验和见识,即“做中学”。个体的活动只有和他人联系起来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训练只是引起人外部行为的变化,而教育通过改变环境对于人行为的刺激,从而引起人外部行为习惯和与之相关的心理倾向的改变。只注意对孩子智力的培养,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反而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儿童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年龄阶段的快乐。这对于现下的教育现象是有很大的启迪意义的,例如芬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就旨在强调“寓教于乐”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15岁之前避免对学生提过多的要求,选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老师的备课也应围绕这些内容来展开。同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做排名,更多地采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

      最后,生长即是发展,发展即要要尊重儿童的生活。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教育的过程就是要尽可能创造使儿童继续生长的条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力量。

                 

—END—

图文:岳万芳

审核:秦圣华

审定:杨登嵩

阅读 3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