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夜月送别二首,谁稍胜一筹?

艰苦奋斗
创建于5小时前
阅读 5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常德市老年大学诗词二班赏析的是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下课前十分钟,胡老师抛出了一个蓄谋已久却用心良苦的讨论题:有人说,从写作手法和意境上分析,其二优于其一。理由何在?课堂随即炸了锅,两种观点交相碰撞,好一派龙争虎斗,剑影刀光。

      在时光的长河中,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宛如两颗璀璨而又略带忧伤的星子。当我们随同胡老师走近这两首诗,就如同走进了那古老而又充满诗意的送别之夜。 

      先看其一,江水悠悠,它仿佛是一位忠诚的使者,护送着巴南的水流向远方。那连绵的山脉,横亘着塞北的云朵,一幅宏大的画卷在眼前展开。在那渡口的津亭之上,秋夜的月光洒下清冷的光辉。此时的诗人,或许正站在亭中,望着友人即将踏上的旅程。江水的流淌,山脉的绵延,云朵的漂浮,都成了离别的注脚。“谁见泣离群?”这轻轻的一问,像是一声叹息,在秋夜的空气中回荡。我隐隐地觉得,送别者应该是泪眼婆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说不定。只是刻意地隐藏了而已。那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泪水,在这含蓄的表述下,更显珍贵。诗人的孤独与不舍,就像那江水中的暗流,默默涌动。 

      再看其二, 在那离别的江亭,夜色沉沉,乱烟如同轻纱,笼罩着碧绿的台阶。明月高悬,恰似古诗中所云“月与灯依旧”,那明亮的光辉却也照不亮这即将分别的黯淡心境。“飞月向南端,”就像友人离去的脚步不可挽留,恰如“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月似乎也无法慰藉此刻的寂寥。“寂寞离亭掩,”在月光的映照下,那离亭显得更加清冷孤寂,仿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那般哀愁氛围弥漫开来。“江山此夜寒,”月光洒在这广袤的江山之上,却只觉寒意更甚,如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里蕴含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冷,这冷不仅仅是夜的温度,更是因离别而生的彻骨伤感。 

      高下何属?“罗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句俗语即是最好的注解,也是最为实在的选择。

阅读 5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