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湟源县高级中学“大思政课”建设,弘扬中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2024年8月28晚,我们组织高一新生展开了观看影片,《永怀不忘》。学习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感人事迹。
科技救国的理想
1909年,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目睹战乱的他,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救国的理想。图片郭永怀勤奋好学,打下了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并在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远赴海外学习先进知识。在国外研学的十多年间,他先后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在与航空工业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享誉世界。
心系祖国,辗转回归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归祖国。听说郭永怀要回国,同事大惑不解。“搞研究,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他当时已经被美国康奈尔大学聘请为教授,享受优厚的待遇。郭永怀目光澄澈,朗声答道:“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他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然而,郭永怀的归国计划受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重重阻挠,郭永怀也被监视了起来。图片为了顺利回国,郭永怀不惜当众烧毁十多年来苦心钻研的成果。因为他知道美国人不会允许他将这些成果带回国的。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这些书稿便是他们的生命。夫人李佩看着他多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十分惋惜地劝他不要烧了。郭永怀说:“没关系,知识都在我的脑袋中,他们拿不走。”之后几经辗转,郭永怀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并全身心投入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和力学学科建设中,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投身科研,以身许国
归国后,郭永怀受师兄钱学森的邀请,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副所长,长期主持力学所工作,并坚持工作在科研一线。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时,郭永怀就在现场。两弹研制成功后,郭永怀又致力于核弹的武器化,并且在导弹刚起步时,就提出了研究反导系统。同时,他还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 1968年5月,郭永怀的女儿郭芹初中还没读完,就成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去了内蒙古农区插队。呼伦贝尔天寒地冻,她的脚被冻伤了。郭芹生平第一次写信给远在青海的父亲,请他帮自己买一双过冬的棉鞋。然而,就是女儿这样一个小小请求,却难住了这位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站在西宁商店里的郭永怀面对店员的询问,竟然不知道一双棉鞋还分男式女式以及号码的问题。鞋子没有买成,郭芹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这里有一种翻皮棉鞋,本想代你买一双,因为尺寸没有,没敢买。信的落款是1968年的11月3日。当时,热核导弹研制进入关键时期,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郭永怀不允许工作在自己的手中停下来,他一直没能再去一次商店。女儿郭芹没有想到,在父亲的这封信寄出32天后,竟与她永别了……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青海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在西北地区各实验基地辗转。12月4日下午,在又一次试验当中,他发现了一组事关核弹发射成功与否的关键数据。为争抢时间,他不顾同事的劝告和夜航的风险,一刻不停的登上进京汇报的航班。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惨遭不幸,死而后已
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偏离开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一头扎了下去,仅仅十秒后火光漫天。飞机残骸散落一地,十几具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人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竟然有两具遗体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更加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在生命的最后十秒里,郭永怀不是保护自己,而是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用血肉之躯完好无损的保护了绝密科研数据。这就是郭永怀生死一瞬间的自觉选择,这可以让多少人真正理解什么叫以身许国,什么叫舍生取义。这一幕也让在场的人们泪飞如雨,永怀难忘。 12月27日,也就是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依据那份用生命保护下来的数据资料,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爆成功,实现了氢弹到氢弹武器化的飞速跨越,郭永怀为之付出生命的梦想终于实现。那一年,郭永怀年仅五十九岁。大漠深处春雷般的巨响,浩渺太空中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时至今日依然仿佛在耳边回想,依然激荡人心。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新中国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也孕育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英雄永不朽,功绩传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郭永怀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大爱在天际,丹心留人间,英雄永不朽,让我们向为“两弹一星”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