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龙海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纸砖叠叠高》(林丽欣)

.
创建于09-19
阅读 2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时间:2024.09.13

观察教师:林丽欣

观察对象:孙奕扬

观察区域:建构区

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育者应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并感知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教育者还应该给幼儿创造机会,支持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

      建构区深受班里孩子们的喜爱,在每天的建构区角活动中,孩子们总是非常投入,各种材料在孩子们的手中玩出了花样。他们有的喜欢搭建“城堡”,有的喜欢建造“轮船”、“飞机”……在一次次实践中,孩子们对建构材料的使用也慢慢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这一天,奕扬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

活动内容

      和往常一样,孩子们在专心进行着搭建,建构区还算安静。突然的一声“啊!”打破了这份宁静,我赶忙向声音的起源处看去,是奕扬。他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搭建建筑物,而是在尝试摞纸砖。看到我看他,他也笑了,嘴里说着“哎呀妈呀,咋又倒了”,看上去有些许的尴尬。“没关系的,搭纸砖的时候有倒塌的情况很正常,再来一次。”听到我的肯定,他又一次拿起纸砖。不难看出,他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将纸砖摞的更高,这吸引了我的注意。

——第一次尝试:徒手垒高——

      第四块纸砖放上去后,一松手,纸砖就全都倒了。奕扬反复尝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这时,他的“垒高计划”吸引了刘牧一的注意。牧一拿着新的纸砖递给奕扬,可是奕扬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心思再放更多的纸砖。牧一见状,过来帮忙扶住下面的纸砖,但奕扬也不太满意这样的办法,因为他要的是让纸砖真正自己立住不倒。

00:04

      再一次松手实验,纸砖毫不意外的再一次倒塌。看到他满脸都是无奈的样子,我说:“想一想,怎么才可以让纸砖更稳当一点?”这一次,他没有立刻开始新一轮的尝试,而是蹲在倒下的纸砖旁边摆弄起来。牧一两次想要帮忙,都被奕扬拒绝了,很显然,他更想独立完成这个“挑战”。

——第二次尝试:底部加固——

      奕扬尝试用两块纸砖夹住中间的一块纸砖,这是他想到的加固方法。

四块纸砖对奕扬来说已经不那么容易了,第五块真的让他伤透脑筋。反反复复尝试了三次,可就算他踮起脚尖也只能碰到第四块的顶,并且每一次都会把之前的四块推倒。知道我在一旁看着他,他带着无奈又有些丧气的语气对我说:“老师,这也太高了,我都够不着。”    

“是呀,我也发现了,它好像比你高一些,那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给他。    

“我得变得高一点。”他思考着。    

“那怎么才能变高一点啊?”我继续追问。    

“那就得……踩个东西吗?”他想到了。“可是踩什么呢?”    

“或许你可以去找找,有什么你可以拿来用的东西?”我继续提醒道。     

说着,他把目光投向了地上的木制积木,拿了一块来踩了上去,可是仍然还是差很多。他又开始环顾四周,寻找更适宜的东西。     “老师,我可以用个板凳吗?”    

“当然可以,你需要什么都可以用。”我回答他。

说完,他就跑掉了,不一会儿,搬了一个板凳来。有了板凳,奕扬终于可以顺利地将第五块纸砖摆到顶上。

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一块…两块…三块…四块,这个办法看起来还不错,前四块很快就完成了。但第五块放上去之后,刚才的问题又出现了,奕扬一直抱着五层纸砖不敢松手。突然,奕扬将上面两块纸砖拿走,暂停了他的“垒高游戏”。我以为他放弃了,没想到他是开始寻求新的方法。

——第三次尝试:底部加固——

      奕扬开始搜集纸砖,这回,他采纳了牧一的建议:增加每一层的纸砖数量,并且在每层之间再平铺一层纸砖,提高了“加固等级”。紧接着,开始了他第三次尝试。

       两个人合作着将纸砖搭到第四层时,又失败了。

——第四次尝试:调整加固方法——

      他们继续增加每一层的纸砖数量,并且在每层之间平铺纸砖。

      和之前一样,前四块纸砖非常顺利,他拿着第五块纸砖爬到板凳上,小心翼翼的将纸砖放在上面,成功了!我也激动的喊了起来:“哇,你成功了!”这一次笑容终于出现在他的小脸上,他示意我看着他,用手指点数着:“一、二、三、四、五。”五块纸砖垒高的目标就这样完成了,我也为他高兴!

教师反思

       建构活动乐趣十足,幼儿喜欢玩、愿意玩是它最大的优势。部分小班幼儿在游戏初期属于漫无目的的搭建,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小班建构的目的并不在于最后建成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并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本次建构活动中,幼儿从萌生建构主题“纸砖垒高”,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次建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一次有深度的学习。奕扬进行的这场“垒高游戏”虽然只有垒高这一个简单技能,但高度和难度上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并不是很容易。游戏开始时,在他们遇到困难,反复失败后表现出沮丧时,我选择鼓励他继续尝试。当他们遇到挫折试图向我求助时,我并没有直接给他提供帮助,而是将问题抛回给他,促使他独立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这其中老师绝对的放手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由与尊重,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想象,在自由的环境中释放自己,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

      孩子们从开始时确立一个小目标,完成,到后面再确立一个新目标,努力实现。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都有一个经验的提升。孩子们每次都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一次次的勇敢尝试,不断给老师创造新的惊喜。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热情,也激发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主建构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简单的、浅显的,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任意生长”,在“建”有乐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激发幼儿更多的思考,让幼儿由浅入深地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验,让建构活动“构”有深度。

      五块纸砖的“垒高游戏”并没有结束,而是更多精彩的开始!在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或较为零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围绕“垒高”主题内容,通过谈话、参观、收集资料等多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搭建内容的了解,让幼儿在后期活动中玩出创意、玩出快乐,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精彩!

编辑:林丽欣

审核:马晓岚  韩晓琳

阅读 2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