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预防登革热 • 健康伴我行”——苗市中心幼儿园预防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Angelia
创建于09-19
阅读 6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预防登革热 健康伴我行

苗市中心幼儿园预防登革热知识宣传

高温与降雨交替季节,媒介伊蚊密度不断升高,正值登革热高发期,登革热不仅可累及血液、神经、循环等系统,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危及生命。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那到底什么是登革热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本病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二、登革热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1.库蚊

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发烧、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等疾病。

2.伊蚊

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发烧、头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3.按蚊

按蚊传播疟疾(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疾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

1.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注意: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四、登革热易感人群

高危人群 

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五、登革热预防措施

阅读 6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