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单概念分析
“解读命题材料,切忌浮光掠影,粗枝大叶,轻率做出结论;而要句句解析,抽丝剥茧,推敲琢磨,提炼归纳,抓住关键词概括出句意,建立关键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准确立意。”
一、【2023年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要求: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作文是一个就地(就卷)取材的话题材料作文。
首先看材料本身。从材料中关键词“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有三个信息。第一个信息是“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环境不安静。青少年们感到学习太紧张,没有安静空间和时间,需要“安静”。第二个信息是“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安静的频率是“一下”,不是一直“安静”。“安静一下”说明青少年们一直不得安静。“不被打扰”,说明学生一直在被“打扰”,对待打扰,孩子们是不欢迎的,甚至是反感的。第三个信息是“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可以理解为学生得不到安静的普遍性,渴望安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需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学习、生活中”,表明学生不安静或渴望安静范围所在。“有时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社会空间、学校空间、家庭空间,特别是心灵空间、个性空间。“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目的是三个关键词“放松、沉淀、成长”。这个目的是正能量的,是以拒绝压力过大、拒绝浮躁、拒绝干扰、拒绝不思进取,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我、释放压力、沉淀知识,促进自我成长为目的的。
“自己的空间”,可以指有形的空间,如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等,也可以指无形的空间,如可以拥有自主的心灵空间、精神家园,可以拥有自由放松的社会空间,不必迫于家长、师长的要求,不再受外界环境裹挟与逼迫。
“怎样才能拥有安静的空间”,语言文字运用Ⅱ告诉我们的是“耳机一戴,谁也不爱”,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做自己喜欢的事,譬如读书、旅游、静思、交友等,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难得时,游目骋怀,思接千里,路在脚下,诗在远方,还可以追寻一下“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和享受。
“放松,沉淀,成长”,可以看作是“安静一下”的目的,但是“放松”不是目的,更不是逃避现实,只能是手段;“积淀”是为“成长”打基础的,通过捋一捋所学的知识,所读的书籍,所思考的问题;“成长”才是真正的目的,青少年正处在“三观”形成,走向独立成熟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三者又是层层递进的。安静下来,首先是为了释放压力、挣脱束缚而放松身心,在这个基础上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在不断反思中成长、成熟;如果在写作时将三者都看作“安静一下”的意义,侧重于就某一点或某两点展开,也是可以的。
【范文展示】
避开喧嚣,静思成长
地铁里,我们戴上耳机听音乐;公园里,我们戴着耳机晨跑;在家里,我们关上门来学习。有时候,人们总是说年轻人很冷漠,其实不然,我们只是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的空间,好好地放松,慢慢地沉淀,茁壮地成长。
“虚室有余闲”,安静的空间,让人更加放松。年轻人,无论上班族还是学生,每天都在极度紧张的生活中度过,或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或背负着人生的梦想,迫切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来舒缓一天的疲惫。我们希望登上公交车,没有熊孩子的喧哗吵闹;敲开家门,不用听父母的喋喋不休;回到房间,不需要忍受大妈们广场舞轰鸣的喇叭,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疲惫的心灵,只有在一个安静的空间才能真正得到休憩,也只有得到了足够的休憩,我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
“非宁静无以致远”,安静的空间,更让人成长。生活的复杂纷扰,若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就会变得盲目而单调。相反,当你独处下来,静静回味,会有不一样的顿悟和成长。苏轼被贬黄州,没有了京城的喧嚣,“夜阑风静縠纹平”时,他终于明白人生其实“也无风雨也无晴”。梭罗远离了热闹的城市,一个人来到瓦尔登湖畔隐居,终日与自然为伴,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忙碌有时其实是无意义的重复,若能呆在一隅,“冥然兀坐”,往往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当然,“心远地自偏”,这安静的空间,也是心灵的空间。唐代山水诗人王维,亦官亦隐,被誉为大隐,为历代文人所称道。通过“中国诗词大会”引发公众关注的外卖小哥雷海为,窗帘夫妇廖珮盛、刘晓晖,前者利用了风雨奔波间隙里的沉淀夺冠,后者粗缯大布里裹着他们诗词梦,可以说,他们是把或忙碌或平淡的日子过成了诗。因此,除去生活上的空间,我们更要在心灵上,为自己辟出一个安静的所在。人们常说,“给心灵放个假”,只有为自己修建一座心灵的庭院,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世界很大,也很拥挤。避开喧嚣,静思成长。我们没有“诸葛庐”,也没有“紫云亭”,但愿在这繁华热闹的世上,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心灵上的,好好去经营它,在那里洗去疲惫,身心放松,慢慢沉淀,蜕变成长。
【点评】文章精心构思,结构严谨。文章先从有助于放松和有助于成长两方面论证了安静的空间对于年轻人的重要意义,接着再进一层,从生活上的空间过渡到心灵上的空间,使文章在立意上更加完整严谨。文章引用得当,增添文采。文章主体部分是以“虚室有余闲”“非宁静无以致远”“心远地自偏”三句古诗文为线的,此外还引用了“夜阑风静縠纹平”“冥然兀坐”等词句,让文章具有诗文的典雅韵味。再加上一些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文章素材丰富,生动鲜活。苏轼、梭罗,王维、雷海为、廖珮盛、刘晓晖、“诸葛庐”“紫云亭”,各类素材的灵活运用,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不砌高墙,且修庭院
我们爱上了独处,仿佛这个世界充斥着嘈杂,只有躲在自己小小的一隅,才能自由呼吸。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想在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两件事。
首先,我们需要的是空间,而不是一座高墙。的确,每个人都迫切需要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安静地独处或做一些重要的事。但这世界不是一两个人的田园,“宇宙之大”“品类之盛”,才构成了这个缤纷的世界。喧嚣是打扰,也是人间烟火,如果这个世界安静到只剩下我们,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总是感觉到被打扰时,是否也要反思一下,究竟是他人没有边界感,还是我们自己过于冷漠,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了一座高墙。朋友邀请你打个球,只为一起放松一下学习的紧张,你是否觉得他们多事?父母敲开房门,只为端给你一盘水果,你是否抱怨他们影响了你做题?如果是这样,我们必须努力推倒这座高墙,去拥抱更大的世界,因为这样的空间不但会伤害他人,也终将变成一座困住自己的“茧房”。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明白一件事,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物理上的空间,更是心灵上的庭院。物理上的空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但心灵上的庭院就必须自己去建造。大英博物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安静的好去处,但不是每个呆在那儿的人,都能像马克思一样写出《资本论》这样的巨著。旧时代,硝烟四起的中国,何曾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会议桌,但我们的先辈就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点燃了革命的炬火。相比于要求他人远离,我们更需要在心灵上,为自己辟出一个安静的所在。试想,如果我们的内心被浮华与喧嚣填满,纵使与世隔绝,也无法获得休憩与成长,相反只剩下单调与荒芜。人们常说:“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好好沉淀下来,去为自己修建一座心灵的庭院,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且他人干扰不到的空间。
不砌高墙,且修庭院。世界很大,也很拥挤。我们有幸相遇,也终将分离,所以不必急于将所有人推出门外,因为有一天,这份烟火,你可能再也找不到。不必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好好去经营你心灵的空间,在那里,你不开门,谁也进不来,你想要的宁静,没人能拿走。
【点评】文章思考深入,见解独到。与很多强调“安静不被打扰”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独辟蹊径,深入地探讨了“空间”的内涵,“我们需要的是空间,而不是一座高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物理上的空间,更是心灵上的庭院”等认识称得上是见解独到,有力地否定了当下一些错误的观念。文章简练生动,富于哲理。文章对观点的剖析深入细致,“高墙”“茧房”“庭院”“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等词句的运用恰如其分,让观点表达生动直观,同时,用极具哲理意味的句子收束全篇,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文章说理深刻,素材精当。文章既能以理晓人,
给我空间辽阔,奔赴星辰大海
路漫漫其修远兮,有了独立的空间,我们才能上下求索之;世嘈嘈而车马喧,有了安静的空间,我们才能沉淀自我。人生中,我们需要不被打扰的空间,才能奔赴星辰大海。
“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自己陪同自己,回归真实的自己。”马尔克斯对自我空间中的放松给出了解释——那是一种自由。卸下包袱,脱下伪装,在无拘无束中生活,就能看清那个真正的自我;而认识自我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可是,我们的“空间”却常常被“窃取”。从客观角度看,青少年的课余时间被繁重的作业、各种补习班剥夺,失去了玩耍和探索的空间;从主观角度看,青少年深陷盲目“内卷”和精神“内耗”,丧失了自我陪伴的能力,从而抛弃了自我空间。家长以爱为名的过度干预,社会上“出名要趁早”浮躁风气,以及网络时代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都成为了打扰青少年成长的罪魁祸首。
本质上,希望“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是我们对于自由的追求,更是对“被尊重”的渴望。这份自由,是与自己共处,驱散喧嚣、健全自我的机会;是面对自我,反思过去,吸取经验的过程;是审视自身,寻找价值,发现意义的途径;这份尊重是允许我们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也放手让我们探索生活的未知;是允许我们失败和受伤,也能等待我们自我疗愈重新出发;是允许我们大器晚成,也接受我们终将平凡。“不被打扰”不是让我们成就自我,而是让我们成为自己。
还给我们一份真正的生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让教育真正成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事业。跳出盲目“内卷”的藩篱,让生活像瓦尔登湖一样有“尘世的孤独、心灵的热闹”。青少年自己也不能画地为牢,把仅剩的一点课余时间投入到碎片化的网络世界,把发泄当成沉淀。给自己争取成长的空间,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精神独立的人。
看自我空间辽阔,纵一苇烟波来去,请牵住自己的手,奔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