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为核心,启学生之智,传民族之魂

——XHA双语部小学中语备课组示范课

😀
创建于09-19
阅读 6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而不思则罔”,不会思考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9月19日上午,新华公学双语部小学张婷老师执教《精卫填海》示范课,正是以思维为核心,开启学生智慧,传承民族之魂。

     课堂伊始,张老师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古神话纪念徽章导入,让孩子们联想故事,孩子们的热情马上被点燃:“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张老师指出,这些都是神话故事,顺理成章将孩子们引入课堂的学习内容——来自《山海经》的《精卫填海》。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老师基本上都是从字词翻译讲起,翻译完整篇文章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而张老师的课另辟蹊径,她让孩子们读题目质疑:“精卫是谁?”“精卫为什么填海?”“精卫怎么填海的?”“结果怎样?”接着出示《山海经》的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精卫,并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接着,张老师采用齐读、共读、男女生赛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们读通、读顺文言文,解决文言文朗读难题。每一遍朗读完成一个任务: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好节奏、读出语气。在“读准字音”环节完成了重点字词的教学;在“读准停顿”环节带领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在读出“语气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精卫的赞美情感。

     

     张老师依托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以问导学,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邀请孩子上台梳理打乱的板书。再回到文本,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想象精卫填海可能遇到的困难。孩子们发挥想象,说出了一幅幅精卫填海遇各种困难的画面。

     

      最后,师生共同解决最后一项疑问:“精卫填海的结局如何?”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没有写结尾?你会如何想象结尾?面对大海的咆哮,恶劣的环境,你会坚持填海吗?孩子们的答案各异,张老师并未简单地评判对错。她进一步阐述了现代“精卫”精神,即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态度,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教师总结:今天的人,上古的神,一脉相承。都是在致力于改造自然,而后又与自然融为一体。课程至此达到高潮,学生们深受启发,内心涌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教研组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马燕老师认为,张老师在《精卫填海》的课程中,深入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图片观察、故事引入等方式自然过渡到新课,衔接自然紧凑。采用自由读、齐读、教师范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同时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坚持不懈的人物典范,升华人物形象,达到学习的深层目的。同时推荐相关神话故事和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

      汪世传老师认为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依据老师的提示,与之前的古诗学习建立联系,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了古文的大意,抓住关键词句来感悟精卫坚定执着的精神,并在老师的点睛指导下学会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故事的内容,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化难为易。随后依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明确了这篇文言文的主旨,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

      “精卫填海”的精神,坚韧不拔,世代不休。新华双语部小学教研之路,也将路漫漫其修远,一路求索,永不停止!

阅读 6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