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一种习惯

“接”一缕成长

同心县第七幼儿园
创建于09-19
阅读 21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们经常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样说: “这件事情你要自己解决,因为小学生都是自己学习和解决问题  的”。其实,家长这样说的目的是希望让孩子提前能够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孩子顺利的升入小学。我们所说的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呢?幼小衔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小班孩子的幼小衔接要做哪些准备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小孩子刚上学,需要开始做幼小衔接的准备吗?

       幼儿园的生活是孩子离开父母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很多家长会觉得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情,小班介入为时过早,其实不然!幼小衔接,并非是许多家长认为的“书包背起来、字写起来、算术做起来”,而是重点培养孩子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和品质。小班孩子的学习是在游戏中完成,注重的是兴趣、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发展,例如会倾听、会观察、会主动思考,能专注的完成一件事等。事实上,幼小衔  接不是大班才进行的阶段性工作,它是一项长期工程,科学的幼小衔接从小班入园时就开始了,小班时期是孩子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所以,幼小衔接应该是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家园应共同树立"幼小衔接,从小班起步"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孩子的幼小衔接准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我们看到幼儿园的孩子,常常是“撒娇大王”,生活能力全家帮。进入幼儿园后,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小班孩子的一日生活是以游戏为主,生活、游戏对学习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学习的特点具有潜在性和累积性,孩子经常在玩,每天在重复,特别是生活,更是每天都在重复,所以他获得的经验是长效的。小班孩子的幼小衔接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心理适应准备

       家长要和孩子经常谈论幼儿园,可以谈自己小时候在幼儿园是如何的快乐,也可以谈邻居、同事家小孩在幼儿园的趣事:带孩子到幼儿园游玩,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本领、游戏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玩到许多新玩具、结交许多新朋友,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激发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2.生活习惯准备

       让孩子学会自己用勺进餐,克服要别人喂饭的不良习惯;学会自己到盥洗室大小便;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服装鞋袜及其他用品。服装应便于穿脱,没有尖锐的饰品。鞋子最好是平胶底,不穿有跟的,不穿拖鞋。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应逐渐接近幼儿园的生活规律。此外,请入园时给孩子备一套替换的衣裤交给老师,以便在孩子尿裤后及时更换。

        3.规则意识准备

       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生活是有规则的,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不像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容忍孩子的臭脾气,包容孩子的霸道、小气和无理取闹。在集体生活中要懂得礼让、包容、学会等待、交换和讲道理,学会与别人交流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交往会比较容易一些,也有助于交到更多的朋友。

       4.听说表达准备

       多带孩子到家庭以外的环境中活动,多接触其他孩子,多和孩子讲有关独立、勇敢的故事或做一些相关主题的游戏。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学名,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饥饿等。教孩子学会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如“早上好”“再见”等。教孩子学会不独霸玩具,不抢别人的玩具。

      三、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幼儿园)?

       学会“独立”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家长要给孩子最强大的情感支持,帮助他积极的融入幼儿园生活,一步一步走上独立,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1.树立信念

        家长首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幼儿园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就像每天要穿衣吃饭一样。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步,这一步早晚要跨出去,得给孩子这个机会展开自己的人生。家长情绪淡定,孩子对上幼儿园也不会觉得特别害怕。

       2.建立平常心

       由于分离焦虑的影响,孩子离开亲人会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有的孩子持续时间长一点,有的孩子短一点,家长要表示理解、但不要过分同情,你的过分同情会暗示孩子去的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他会更不愿意去,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

       3.良好的亲子环境

       创设开放的家庭教养环境,增强孩子入园的适应性。针对入园适应这个特定环节,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家庭人际交往的特征。一般来说,如果家庭的人际交往具有开放的特征,意味着孩子在入园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人群与环境,也就更有可能获得多种有关适应环境的经验,有更多机会在家庭获得依恋与安全感体验,这样的孩子在入园适应阶段,可以通过已有经验调整自己,适应得比较快,也往往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往往带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应过程往往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开放的家庭环境能帮助孩子顺利地入园。家长在平时就可以多带幼儿出去接触新的环境,鼓励他们独立的与人交流。

       4.积极的双向互动

       家长在接孩子时,如果有时间,可以找合适的时机和老师谈谈,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爱好、兴趣、身体素质、游戏倾向等,同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并把孩子在家表现告诉老师,双方共同更好地安抚幼儿情绪。既然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就要相信老师,老师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多与老师沟通,和孩子一起建立对幼儿园、对老师的信任,把陌生的环境看成孩子接触社会的万花筒,把陌生的老师当成家长的朋友、孩子的亲人。

     四、幼儿园是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准备的?家长如何配合?

      1.幼儿园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的幼小衔接准备: 

       (1)建立良好的常规 

       常规是在明确孩子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适合孩子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良好的常规包括“准时来园”“细嚼慢咽好习惯”“独立如厕”等,通过儿歌、故事、角色游戏等途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 

      (2)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阶段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贯穿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区域游戏等途径,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比如,通过《娃娃家》游戏,小宝贝睡觉的时候哭了,引导孩子发现趴着睡的不良姿势及其带来的坏处,帮助孩子改正小宝贝的睡眠姿势,从而要求孩子不要趴着睡觉。又比如,有的孩子睡熟了以后,孩子的睡眠姿势会变得很不自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变换睡眠姿势,让孩子睡得舒适。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重在坚持,在各方面不断重复和练习。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方法,并在老师日常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稳定的生活、卫生习惯。

       (3)语言表达能力 

       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会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以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跟他们交谈,使孩子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家长应培养孩子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产生与对方交谈的愿望。孩子喜欢的环境、富有情趣的墙饰、丰富的区域能主动创造说话的条件,激发他们说的兴趣,使孩子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

       2.面对小班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1)积极的心理引导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充分了解幼儿园里不仅有游戏还有其他活动,但活动时间有一定限制。其次,家长不要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理想,毕竟老师人数有限,要同时照顾很多孩子,难免出现不周到的时候。如果孩子觉得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就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引发哭闹等行为。再次,家长应积极地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状况,帮助孩子轻松度过分离焦虑阶段,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2)良好的生活作息

       在孩子的家庭生活中,要顺应孩子的发展需要,不宠溺、不随意,养成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如果孩子的养成习惯缺失,则与集体生活规则相差甚远,家长应考虑调整家庭中的养育方法,在家、在园的习惯尽可能保持一致,对减缓孩子在幼儿园内的不适应也有一定帮助。

       (3)快乐的角色体验

       幼儿园孩子喜欢模仿,家长和孩子在家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孩子和妈妈互换角色,妈妈扮演孩子时要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极大兴趣,孩子扮演妈妈时可以像成人一样解答孩子的问题,讲解幼儿园的生活是怎样的。快乐的角色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接纳幼儿园这个新环境。

       (4)密切家园联系

       孩子上幼儿园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既可以向老师询问,也可以通过与孩子聊天进行,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例如家长了解到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回家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这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又如孩子生性羞怯,不爱与小朋友交往,家长可以与老师沟通、商量,老师会通过游戏有意识的让孩子与小朋友熟悉、合作。所以,当家长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时,问题应提得具体,不要泛泛地问“他表现怎样?”,可针对孩子的情况问“他现在愿意和小朋友们交往吗?”“他吃饭怎样?”,  这样老师就可以具体、有针对性地回答。孩子刚入园时,家长也可以稍提早些到幼儿园接孩子,看看孩子的活动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

      (5)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的必修课。一个好的家长,一定会陪伴孩子共同游戏。陪伴应该贯穿到如何正确陪孩子阅读、陪孩子游戏,如何在阅读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表达和思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长每天要抽时间与孩子一起看看书,这是最低成本的陪伴方法。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既为孩子树立好学的形象,也能在交流中培养孩子的表达和思维,培养良好的性格,与孩子产生共同语言。孩子喜欢和家长一起游戏,可以开展亲子旅游、亲子运动等,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五、幼儿园孩子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如何培养?

      1.独立进餐

      (1)孩子需要掌握

      会正确取放餐具正确的进餐姿势:身体坐直,双脚放平椅子前,胸紧贴桌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安静专心进餐,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细嚼慢咽,坚持把碗里的饭菜吃完,逐渐能接受并喜欢吃各种食物,不挑食;餐后整理,收拾餐具,擦擦嘴,漱口。

       (2)家庭小妙招

       提供机会,让孩子为大家服务注重食物的色、香、味;适当的劳动,如帮助父母收拾碗筷等。

        2.独立如厕

       (1)孩子需要掌握

       逐渐学会自立大小便,避免将大小便便到便池外;学习自己擦大便,中班开始能自己擦干净;按规定取纸,不浪费纸张;便后记住冲水、洗手,整理好衣服;养成集体活动前如厕的好习惯。  

       (2)家庭小妙招

       尽量让孩子学会蹲便,陪伴孩子如厕;通过给玩偶擦屁股,练习擦屁屁的方法;借助绘本故事,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如厕的习惯。

       3.午睡习惯

       (1)孩子需要掌握

      睡前上厕所,进入寝室保持安静;学会穿脱衣服,并叠放整齐放在指定位置;睡姿正确:侧卧或仰卧,不趴睡或蒙头睡,不玩东西,不咬手指,双手放被子外面能够安静独立入睡,不影响他人;安静起床,迅速穿好衣服、鞋袜,在老师引导下检查衣物是否穿对。

      (2)家庭小妙招

      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养成午睡的习惯创设温馨的午睡环境,让孩子能尽快入睡;通过儿歌,和孩子一起学习穿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

阅读 21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