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吾辈共征。
书名:《长征》
作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长征》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的代表作品。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真实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全书读来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也因此作品中凶险的沼泽,无边的草地,皑皑的白雪,呼啸的敌机,如在眼前。不管面对多大困难,红军战士都能乐观面对,他们浑身散发出的“永不言败”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读书体会
合上《长征》这本书,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绕在我的眼前,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整整两年的征途,总行程2.5万余里,最后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一、人物故事
长征途中,发生了多少感人的事情啊!雪山上的“小太阳”、草地里的小红军、丛林中的“造船厂”……我要给大家说的是一个最普通也是最感人的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的母子三人,他瞒着战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离开了大家,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完这个故事,我心中无比的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和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人物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反映出人类无论处在怎样的险境、绝地之中,只要有理想作为支撑,有信念作为牵引,就能产生一种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有了它,不仅可以在枪林弹雨、大河绝壁、雪山草地中顽强生存,还能在英勇战斗中突出重围,赢得胜利,走向辉煌。我们铁路人最需要的就是这股精神和信念。
三、联系自身
“一切向前看,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长征精神是铁路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作为铁路新职人员更要传承长征精神,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做好本职工作,走好新时代铁路事业改革发展的“长征路”。
推荐人:褚吟如
单 位:山西铁建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