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指胃院以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具体可分为大腹痛、脐腹痛、少腹痛和小腹痛。大腹痛是指胃院以下,脐部以上腹痛疼痛。脐腹痛是指脐周部位发生疼痛。小腹痛是指脐下腹部正中的疼痛。少腹痛是指小腹部的两侧或一侧发生疼痛。
腹痛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腹痛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3大类:一是全身性疾病及腹部以外器官疾病引起的腹痛,如过敏性紫癜、荨麻疹、大叶性肺炎、心肌炎、铅中毒等;二是腹部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如阑尾炎、胰腺炎、肠套叠、腹部淋巴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三是功能性腹痛,主要为再发性腹痛,约占腹痛小儿总数50%~70%。
小儿突然腹痛是经常见到的情况,因为婴幼儿不会用言语准确表达,所以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某些腹痛通过药物治疗即可好转,某些腹痛在早期可以保守治疗,某些腹痛一旦发病即应进行手术,所以家长不能随便给孩子吃止痛的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腹痛因临床表现不同,常见以下3种证型:
1.乳食积滞:肮腹胀满,疼痛拒按,不思饮食,暖腐吞酸,伴有呕吐,呕吐物酸臭,矢气频作,睡卧不安,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泻下物酸臭,舌红,苔厚腻,指纹紫滞,脉沉滑。
2.腹部中寒:阵发性腹痛,痛处喜按,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肠鸣漉漉,面色青白,弯腰抱腹,四肢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白滑,指纹红,脉沉弦紧。
3.脾胃虚寒: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面白少华,精神倦怠,手足清冷,乳食减少,或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唇舌色淡,指纹淡红,脉沉缓。
【药膳食疗】
一、乳食积滞型
粳米同煮为粥。温服。1.莱子粥;莱藤子10~15g,粳米50g。莱藤子炒后研末,与粳米同煮为粥。温服。
2.萝卜丝菜粥:选用青萝卜、白萝卜适量,粳米50g。同煮,加入少量食盐。温服。
3.麦片粥:大麦片50g,煮粥顿服。
4.白萝卜500g,蜂蜜150g。将萝卜切丁,放于沸水中煮熟捞出,晾晒半日,再放锅内加蜂蜜用小火煮沸,调匀,冷却后装瓶。每日服3汤匙。
二、腹部中寒型
姜、大葱,并加入适量食盐。热服取汗。1.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葱3寸段。先煎粳米,后入生姜、大葱,并加入适量食盐。热服取汗。
2.良姜粥:粳米50g,高良姜60g(切)。先煎良姜去渣取汁,用良姜汁煎粳米为粥,顿服。
三、脾胃虚寒型
1.扁豆粥:白扁豆50g,粳米100g。先煎白扁豆,再入粳米共煎成粥。分次温服。
2.牛肉末粥:牛肉末(肉松)10g,粳米50g。先将粳米煮熟成粥,再加肉松,顿服。
3.蜜枣橘皮饮:大枣10枚,橘皮一块。将枣煮熟带汁,入橘皮稍煎,连枣带汁服食。
4.莲子、糯米、粳米各50g,红糖15g。莲子用开水泡胀,剥皮烂,放红糖后食用。去心,放入锅中,加水煮30分钟后加糯米及粳米煮沸,小火炖至烂,放红糖食用。
【敷贴治疗】
1.公丁香3g,白豆蔻3g,肉桂2g,白胡椒4个。共研细末,过纱布。每日1次,3天一疗程。100目筛,存入瓶中备用。用药时取药末1~1.5g,填敷脐中,敷以纱布,每日一次,3天一疗程。
2.生葱头250g,捣烂炒熟敷肚脐。每日一次。
【推拿治疗】
1.乳食积滞证:清脾胃100次,顺运八卦1分钟,推三关200次,推四横纹50次,清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分推腹阴阳30次。
2.腹部中寒证:揉外劳宫50次,补脾经200次,揉一窝风30次,摩腹3分钟,拿肚角5次,按脾俞、胃俞各1分钟。
3.脾胃虚寒证:补脾经200次,揉外劳宫50次,顺运八卦1分钟,推三关200次。
章丘区中医医院儿科三科
地址
病房:儿科楼四楼
门诊:门诊二楼儿科二诊室
电话:8326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