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记事

木屋主人
创建于09-18
阅读 2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秋节提前回家,见了家人和朋友,给大家送去最真诚的问候和祝福,节日还没有真正参与,就因突发事返回单位。这也是无奈之举。不过家人和朋友都很是理解,问候和祝福收到后,双手伸直并拢置于胸前不停地致谢,同时回送:“工作虽忙,但身体第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是营盘的兵,却也是家庭的支柱呀!”

         谁说不是呢?老家对门的邻居本来是上有老下有小,若大的庭院欢声笑语常常充盈其间,打闹蹦跳随时随处就可遇见,傍晚时分,夫妻俩虽然劳苦了一整天,但肩扛手提回家时候嘴里哼着小曲还相互打趣,在苦乐中享受四世同堂的幸福和喜悦。

        可是有一天,老人突然病重离世,唯一的小男孩车也因祸永远离开了他们,面对这接踵而来的变故,夫妻两显然有点手足无措,天塌了,未来没了,生活还有什么希望呢?沉浸在这种无果的痛,任何人都不可能感同身受,毕竟农村人的养老非得子女不可,即使那种养老让人困惑和难堪。

         好多年以前,一位退了休的老领导进了局院子,看着装修一新的办公楼感慨道:“这小伙厉害,暖气解决了,办公家具置了新的,宿办分离了,值班的同志们再不用加班到晚还要风雨回家了,嗨,公务车辆也全部更新了,记得那时候成天要推车呢,不然早上起来怎么也打不着火,哈哈哈,小伙子厉害!”那小伙子就是现任的局长大人。岁月不饶人,曾经在此战斗过的人谁没有付出过辛勤和汗水?从老领导身边经过的全是年轻人,几乎没有他认识的,也几乎没有认识他的,大家都步履匆匆,来来往往,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如果再过几十年,这些脚步匆匆的年轻人也将步履蹒跚,满脸沧桑,站在这里说着和老领导一样的话,体味现实,回忆往事,感慨岁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真正明白“什么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近些年我所暂居的地方在他处,但我对这里却比自己的村子更为熟悉,左邻右舍有几户,各家各户的情况什么样,我能如数家珍。左邻家有几个人,谁是老大谁是最小,谁是家里的宝贝,女孩子出嫁了,丈夫是干什么的,如今生活的怎样。右隔壁家的男人早都不在了,全靠女当家的撑着,抚养孩子,赡养老人,三个孩子的家在农村也算是大家庭,所以很是辛苦。多年过去了,她的老人不在了,自己成了老人,身体不如以前了,但她的孩子很是争气,个个都成了家里的支柱,干活卖力气,一个比一个聪明,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好,如今一个在村里,种植着十几亩迷糊桃,收入非常不错;一个在城里工作,成了家立了业,是她家的一块招牌;最小的最不省心,全国各地到处跑,销售各种各样的紧俏货,听说赚得盆满钵满,从他的衣食住行就可见一斑。还有好几家早已经物是人非了,那时候和我熟悉的年龄较大的人几年前已埋骨村前村后,后人们我却不太熟悉,但这些后人的生活却比他们的父辈更为滋润,房子更高更大更漂亮,好多老物件几乎成了文物,出行改成了汽车,隔三差五地要在酒店改善伙食,说是家里的饭菜油水太少,营养不足。

         我所说的是各种零星生态的东拼西凑,真正的农村是孤寡老人和零星散落的青壮年对一条街一条巷子的装点,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热闹那几天。 家庭需要氛围,氛围需要营造,营造氛围要有人的参与,少人的家庭怎么样才能变得有温度、有激情呢?虽然城市化是大趋势,父母还在的农村仍然需要在外的年轻人来支撑填充,常回家看看是长年在外的年轻人应该做的。

        这既是建议,也是本分,村落不是营盘,不知道再过多少年,乡愁是否还在。留住乡愁,从我做起。

阅读 2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