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教师:李瑶瑶
观察时间:8月19日-9月20日
观察地点:小二班益智区
观察对象:小二班幼儿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感知和认识形体过程中抽象能力较差,往往把形体与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对照。《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物体,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
小班幼儿对于空间感较强的游戏尤为喜爱,所以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选择了“吸管积木”进行投放,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
竖向拼插
孩子们带着好奇无尽的探索,“老师、你看我做的!”“老师,我也会!”……
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初步探索的都是纵向拼插,图一图二的小朋友为三岁以下的小朋友,只会进行单管竖向连接或简单穿插连接纽扣,在安装连接纽扣时为五秒钟左右。
图三及以后的小朋友,拼插形式多样,连接时间为2-3秒,但进行的是随意拼插。
行为分析:
1.可以看出,图一图二小朋友在健康领域精细动作方面,已经到达台阶一:可以做手工,但不精细,动作不灵活,比较慢;
而其他小朋友则已经到达台阶三:可以灵活精准的操作小物体工具,双手配合完成简单的劳动装配组件等。
2.比较来说,其他小朋友的手眼协调能力较强。
创意拼插
“老师,你看我拼了一个突突枪!”“老师,我拼了一个电视机”“老师,我拼了一个大风车,还会转呢!”……
孩子们向我分享着他们发现的喜悦,同时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开始向横向拼插贴近。
行为分析:
1.孩子们对图形的组合拼搭,聚焦到科学领域中形状与空间关系这一关切点中的台阶二:可以看出他们能注意到常见平面图形形状特征的异同,并尝试发现图形的组合关系。
2.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孩子们在拼搭过程中,拼搭完成后会说:“老师,这是电视机”“老师,这是….”,能够看出,孩子们是在拼搭结束后才去想这是什么,而不是在拼搭前决定要拼插什么?。
教师支持:
1.展示幼儿作品,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使幼儿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并鼓励更多幼儿参与。
2.分享游戏过程,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立体拼插
第一周
后期苏杭小朋友第一个呈现出“立体拼插图形”。
雨宸小朋友可站立的屋顶。
文锦小朋友的高楼。
第二周
苏杭小朋友持续性升级自己的房子。
1️⃣多个正方体进行组合,拼插出多层房子。上顶呈现出弧形设计的屋顶。
2️⃣拿来一个米字形拼插在房子的角上,后来又做了三个相同 形状,分别拼插在房子的四角,呈对称式。
3️⃣开始呈现出圆形,并自己拼接在前期的房子上,拿来一块积木,做出了投篮的动作,“老师你看,篮球框。”
很多小朋友说:“老师,你给我拼一个房子。”“老师,我的房子站不住!”“老师,我也想要那个房子,可是我不会。”
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
为什么我的房子站不住?怎样才可以站住呢?
本兴小朋友:“下面是方形才可以站住。”
苏杭小朋友:“要围起来才能站住,要不然会倒。”
雯锦小朋友:“下面要有尖尖的角,还要有围起来的边才行。”
行为分析:
1.对应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以看出本兴和苏杭在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方面,能够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苏杭小朋友的作品中,呈现出立体的组合,聚焦到评估指引可以看出,他已经到达科学领域关切点形状与空间关系中,能够注意物体教明显的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并且能够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空间知觉能力强。
3.苏杭小朋友的作品呈现出对称的形式,聚焦到艺术领域发展关切点艺术表现与创造兴趣中,他已经到达台阶三有目的的用各种艺术的不同形式要素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4.生活经验丰富。苏杭将房子的形状完美展现,并且加入了篮球框,说明他很有想法,生活经验丰富。
支持与跟进: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教师投放的材料只有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才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根据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提供阶段性材料不同的阶段运用的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材料, 满足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感受着周围事物变化,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采用有效指导策略,有效推动活动开展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指导的前提是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
教师反思:
教师反思:
1.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建构,在活动前可以商讨论商量好设计图,按照图纸进行搭建
2.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选择更多品种,提升难度,让作品更有层次,激发搭建的兴趣
3.鼓励幼儿自主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并积极动手动脑寻找解决的办法。
后期其他小朋友作品呈现
在近几天,像宏智、雨宸等小朋友,也可以呈现出立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