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策略,我校《探索微课赋能教学》课题组于近期完成了中期论证过程,现将相关情况简报如下。
本次中期论证过程于2024年9月18日在我校七号楼三楼会议室举行,由课题负责人王晓云老师主持,并邀请了校长戴坤茂和政治处主任谢志明教育专家和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论证过程旨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后续研究方向,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
三、前期研究成果汇报
理论探索与文献综述: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了关于微课设计、应用及效果评估的国内外文献,梳理了微课赋能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微课设计与开发:依托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及课题组依据钟副校长年初汇报中跟我们提出,有些资源或者课题已经存在或者重复的可以借鉴,那么如何根据区情,调动学生们参与微课制作,提升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呢?
我们开展系列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场景,和社团活动的微课资源。这些微课资源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引导与互动反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能借助微课短视频流,跨时空了解前沿科技的应用,及创造条件让学生们领略国内在教学上一些高能效的ai工具并能逐步应用到学习场景。同时汇报了撰写的论文和学生们获得的荣誉。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到场的专家戴校长和谢主任对我们的中期成果提出了肯定,同时对我们提出一下几点希望:
希望我们能提升,微课资源的质量与适用性:部分师生反馈,部分微课资源在内容深度、呈现形式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希望微课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如何更好地将微课资源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丰富和扩展学生们多纬度的见识面,能更客观的看到这个数字化时代飞速发展的紧迫感。和激发同学们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神圣使命感。
五、后续研究方向与计划
郭春林哲学老师曾说过: “互联网时代将是效率教育,效率教育的本质是学习力转换的问题,这三个转换是未来教育的核心方向:1你能不能把信息转换成知识;2你能不能把知识转换成能力;3你能不能把能力转换成创造力。”
在高速迭代和进化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效率?结合国家核心素要求第四学段要做到(一)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二)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三)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四)跨学科主题 互联智能设计。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微短视频流,引领学生感知和探索人工智能及AI工具的应用示例。整合跨学科知识,借助智能化工具,制作体验式或教程式微课。让信息-知识-能力-创造力,逐步训练构建。
本次中期论证过程不仅是对课题前期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更是对后续研究方向和计划的明确与部署。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微课赋能教学》课题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撰稿人:施铭
审核人:王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