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的最美故事
---你的故事 我来讲述
编者按
悠悠岁月,时光如梭。养老院,在很多人看来,已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每个老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的故事带着岁月的年轮,平淡中泛着人性的光辉。聆听他们的故事,荡涤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迷茫中多一份期望,困顿中多一份坚守。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锦绣甘棠康养中心的89岁老妈妈的人生经历,她的故事如一杯岁月酿制的陈年老酒,历久弥香。请关注养老院最美故事第二期。
《与世无争的老妈妈》
文/张爱萍
蔽芾甘棠,遗爱汤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陕州区甘棠公园的北门,有一座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养老院——锦绣甘棠康养中心,它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冷清孤寂,反而处处洋溢着家的温暖,时时沐浴着亲情的芬芳。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有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故事。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观看完暑期公益班小朋友的演出后,老人们陆续回到大厅内,我也坐在康养中心的办公室里休息,一位推着婴儿车的老妈妈进来了,眉清目秀,隆起的鼻梁在布满细细皱纹的脸上十分突出。碎花的短袖,齐耳的短发,干净利落。她说话谦和,直觉告诉我,这是个有故事的老妈妈,征得老妈妈的同意,我和她拉起家常来。
挨打受骂的儿女也孝顺
老妈妈姓张,今年89岁,但说起话来口齿伶俐,思路清晰。谈起往事来记忆犹新。
张妈妈家住附近十里路的南丘村,老人一共养了六个孩子,四个儿子,两个姑娘。谈起自己的儿女,老人自豪地说:我的媳妇、孩子都乖,不惹我生气。我笑着说,那是你乖。你要不乖,他们肯定好不了。
老妈妈说:我年轻的时候,孩子多,脾气不好,他们不听我说,就又打又骂的。顺着他们的后脑袋就是一巴掌,孩子们赶紧用双手护着头蹲下。
老大姑娘在收麦场上不听话,我顺手就朝着她后脑袋一巴掌,在场的老人们都吵我:打孩子朝着头上打,打成信瓜了咋办?从那以后,我再打孩子就不再朝脑袋打了。
“你娃本来都要上清华北大呢,你都把人家打得待在家了”,我笑着说,老妈妈也哈哈笑起来。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那个年代的老人共同信奉的教育哲理。这话还真应验在老妈妈身上。在家住的日子,老妈妈的儿女们轮番照顾她,很是孝顺。
跟谁都是过日子
老妈妈说自己负担重,没见过老婆婆,只有一个老公公,刚过门时还能帮她摇篓车,后来因年轻时出力,腰弓得都干不了活。没多久就不在了。
谈起自己的婚姻,老妈妈显得伤感。她说娘家家境贫寒,从小就跟着老父亲在家里干活,浇地、改水,啥都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十七岁就结婚了,丈夫是自己的邻居,他们大小就认识。到家没两个月,男人就离世了,说是土改时看到别人挨批斗吓着了。
后来又嫁到了现在的家,丈夫离婚了,也是个农民,经亲戚介绍,他们搭伙组成了新家庭,才过成了日子。
谈起居家过日子,老人说得如此云淡风轻。“都是干庄稼活的,你跟上人家好好过,跟谁都是干活挣钱养家,那可有啥呢。”
我丈夫是个老实人,勤快、爱干活。老早是凭公分吃饭,我们家孩子多,但我俩都老实肯干,只有一年为队里交了2块钱,其他时间都没交过。老早钱顶钱,有的家一年到头还要为生产队交几百块钱呢,生产队给分粮食、棉花、油……穿的衣服是缝棉花后用织布机织出来的。
我自小就有个打盹病,锄地锄着锄着就瞌睡了,躺在地上睡一觉,接着起来再干。
在养老院,有个老人的家属看到我说:哎吆,婶你这手打,手大干活快,能干。我仔细看了看老人的手,青筋爆出,每个手指都比较长,食指的关节突出。老人说自己手大,干活比一般人快。
我们两口子肯干,土改时,丈夫到西安买了一头骡娃子,我雇木匠打了一辆车,备了披挂,入人民公社时,我们家上交的劳动工具最多,当时算多少钱不记得,只记得当时工具排第一。我好奇地问:你家种庄稼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他说我家有地,八亩、五亩、三亩,三块地十几亩呢。
记得我刚过门时,四月天了,老公公还穿着薄棉裤,娘家妈借邻居丈八布,为老公公做了一身衣裳。后来我们种棉花,结出棉花了为老公公做衣裳。我竖起大拇指,夸她还是个孝顺能干的儿媳妇,她腼腆地说:家中就他爷父俩,我不做就没人给她做。
丈夫无兄弟,两门就这一个儿子,十亩地一颗苗。
我婆家有三个姐妹,老早的人不像现在,嫁出去的姑娘回到娘家都是给自己干活呢。她们平常做饭带孩子没工夫,来到娘家就带着自家的活,给自家干。我的大姑姐收完了二亩地的棉花就来娘家,一晚上我就帮她缝完花了。我小姑子不会织布,我帮她一晚上就织六尺布,以前没有电,后来有了灯泡,我就把灯泡挂上,一晚上不停地织,能为她织六尺布呢……
老妈妈,你这孝敬老人、友爱姑姐的贤惠媳妇,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呀。我向老妈妈再次竖起大拇指。
苦日子里长才干
过去的人苦日子多,低标准、大跃进我都经历过。啥叫低标准?老妈妈告诉我:低标准就是年60年时,没啥吃的,到食堂舀点饭回来,炖点野菜煮煮掺进去。那时候不是庄稼不收,而是咱国欠人家苏联的外债,粮食都用来还帐了,导致咱国的人缺吃少喝。
我真稀奇这大字不识的老妈妈还懂国际政治。问她怎么知道,她说有政府呢,生产队长开会说呢。低标准是用来还帐了,社员们都理解,自己勒紧裤腰,为国家排忧解难呢。
大闹钢铁是58年,大跃进时我20多岁,公家生炉子炼铁,家里吃重的人都到铁路沟炼铁去了。我还到张家坡集中修过水库,张家坡五里长,就在咱这地方的后山坡,下到坡底修水库。
刚开始去的都是屋里吃劲的人,后来家里没人了,我大孩子正月才过了一岁半,我抱上孩子就去修水库,去的时候生产队让你去,坐车把你拉上,在路上隔了三夜,住在旁边的茅草房里。到了张家坡就在大伙上吃食堂。壮实的人背石头、拉土、卸土,我们妇女家抬石子,抬石头,用簸箕撮土,撮石子。
“你带着孩子怎么干活”我好奇地问
“生产队都安排了,去的时候年龄大的人看孩子,年轻的去干活。”
我娘家妈当时有病,饿的得了浮肿病,亲戚捎话说我妈不行了,让我回家来埋我妈,我赶紧从张家坡抱着孩子往回赶,我正月去,麦收时回,当时抱着两岁的大孩子从张家坡走回来,早上带着伙上炸的一斤油饼,走回家都半后晌了,来回九十里路呢。
那时生产队什么都管,当时壮实的人都去修水库了,我在家领一帮人在村里拔棉花柴,早上吃过饭,担着一筐一筐馍,抬着菜,中午都在地里吃饭,一天要拔五亩花柴呢。这老妈妈,不仅自己能干,还有领导才能呢。
当时孩子们都组织起来为生产队干活,一二年级的小孩子,统一住在学校,晚上一直尿被子,老师晒不干,天晴的时候晾到外面,阴雨天就把被子缠到烟囱上。我哈哈大笑,老师还真有智慧。
我问老妈妈,哪一年自然灾害?蝗虫把庄稼吃的颗粒不收,老妈妈说不太记得,那时她八九岁,日本来中国之前。
不为儿女找麻烦
老妈妈说自己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在外工作,他爸84岁就走了,离世的时候孩子们都成家了。每娶一个儿媳妇,我就把他们分出去,让他们单独过。我家那时有苹果园,那时苹果景气,他们成家了,我就给他们分几棵树,让他们自己管,收入归他们自己,他们的房子都是自己给自己盖的。
我现在老了,孩子们都成家了,都有自己的日子呢,我在家就拖累着孩子们,不让孩子出去,他们的日子怎么过?他们也有儿孙呢。老四在北京上完大学,在三门峡工作,老四媳妇在外面干活,中午就两个钟头,还要做饭、洗衣服、管我,没时间休息,我来养老院这里,媳妇就可以跟着老四出去了。
老妈妈虽然年事高了,但问题想得透彻,护工们都夸赞老妈妈能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从来不给别人找麻烦。
老妈妈开始起身了,说要去餐厅吃饭了,她佝偻着身子,推着婴儿车渐行渐远的身影,亦如摇晃而美丽的夕阳红……
心语
物质贫穷的年代,淬炼的精神世界如此丰盈。没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没有见识,没有胸怀。没有文化的人,用行动诠释了人间的真善美!
锦绣甘棠康养中心地址:陕州区甘棠公园北门 锦绣社区旁边
联系电话:李院长 13939899677
马经理 131939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