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入秋
预防先行
秋季传染病
预防知识宣传
秋季冷热交替,早晚温差大,是传染病高发时节。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0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
主要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预防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5.尽量避免孩子出入公共场所。
6.注意孩子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02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传播途径
1.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3.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
4.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预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
3.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感染。
预防措施
1.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孩子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0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主要症状
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
传播途径
多发于夏秋季,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预防措施
1.注意手部清洁。
2.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
3.毛巾与脸盆应单用,避免共用、混用毛巾和脸盆。
4.有条件可以对毛巾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0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
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06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
主要症状
肺结核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可能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传播途径
1.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形成的飞沫,肺结核病人的痰干燥后附在尘埃上,随风传播。
2. 肺结核病人食用过的食物或用过的餐具,如未经消毒,则可能成为传染源。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加强体育锻炼。
07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主要“活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雌性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无症状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没有伊蚊叮咬,病毒一般是不会由病人直接传染给其他人,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传染。
主要症状
高热:登革热的首发症状一般是发烧,通常持续3~5天可降至正常,有些人是低烧,有些人高烧可达40℃。
三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与骨关节痛,全身乏力。
三红:可能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其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健康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预防措施
1.防蚊灭蚊。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及长裤。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及时喷涂驱蚊药水。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装: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
换:室内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需种养建议及时换水(每3-5天清理一次)。
2.清理积水封:封盖好水缸、水箱等容器。
清:及时清理饮水机以及各种闲置盆罐、食品盒等废弃容器。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排:排清可能滋生蚊虫的积水。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温馨提示
1.如果孩子有不舒服的状况,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若医院确诊孩子为疑似传染病时,请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须持痊愈证明给校医老师检查,无任何症状后方可入学,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孩子)。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希望家长多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便于班级教师了解孩子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秋季疾病多发,让我们一起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