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起源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逐步传到民间。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三说,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自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而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习俗
中秋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
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射日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为民造福。
后羿机缘巧合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得到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嫦娥,让嫦娥收藏起来,不料被小人窥见。小人借后羿外出狩猎之际,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小人之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得知事情原由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无可奈何,便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中秋班会
中秋手抄报
中秋诗朗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
从节日中寄托美好希望
月色如水,清风自来
今天,无论你身在何处
都别忘记
吃一口软糯香甜的月饼
与亲朋好友道一声祝福
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