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中秋】金秋月正圆·浓情溢九州—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八班任灏羽中秋小记

任灏羽
创建于2024-09-18
阅读 4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指导老师:张玉洁

                  中秋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团圆节等,源自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习俗,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在‌唐朝初年定型,‌宋朝开始盛行,明清时期与‌春节齐名,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对月当歌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6、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8、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9、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0、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1、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12、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3、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中,“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而“一星”则是指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工程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并在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展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中国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座谈会、开展教育活动等,来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科学探索精神,确保这一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阅读 4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