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勒·黄孝权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19年眼圩春节晚会大放光彩

创建于2019-02-05 阅读293

2019年眼圩春节晚会大放光彩。

自明清时期始,由于有从全国各省份汇集于眼圩经商者定居于此而起名为眼圩街。自此眼圩文化便就此传承至今。

眼圩街民男女老少都有极好的文艺表演天赋,特别是老艺人们的吹拉弹唱更是称得上地方一绝,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彩调戏”表演了。“彩调戏”原叫“调子”或“采茶”,与采茶戏有紧密联系,是在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有超过二百年历史。表演中的“荷嘿”调别具一格,它吸收了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云南花灯戏的一些音乐,表演时载歌载舞,富有地方色彩。据马山县志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有一军队路过眼圩,其中有士兵会唱彩调,眼圩街人黄世来便向该士兵学习,随后在眼圩成立彩调戏班,成为当时那马县彩调戏的第一个师傅,眼圩彩调戏表演自此很快影响周边县份并迅速发展推广至今。眼圩街世代相传的彩调戏《打榔》、《王三打鸟》、《十二月花》、《黄媒婆选段》等表演经久不绝。其中,《打榔》是眼圩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民俗文化展演中的一种生活再现,剧情反映眼圩先祖的生活习俗。每到中秋佳节明月升起的时候,人们为了喜庆丰收和祈盼来年取得更好的收成,大家自发聚集在一起,男的手拿卵石敲击木板,女的手捧簸箕围着男人们翩翩起舞,尽兴时偶有童叟手持饼模敲打上场并以山歌助兴,美妙的节奏和旋律悦耳动听,令人陶醉。如今,眼圩人将《打榔》的舞台巡回展演视频上传网络,赢得网友点赞无数。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渗透,眼圩街民自发组织的文艺汇演更是有增无减。每年举办的春节晚会吸引了周边村民的汇集观看,场面之火爆、社会影响力度之大,小编只能用现场图片以食读者了。


阅读 2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