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
团圆佳节——中秋节
今年中秋节
您准备带孩子怎么过呢
除了我们熟知的赏月、吃月饼
家长们不妨带孩子了解这些有趣的知识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说一说中秋节的来源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八月十五日,是古代帝王拜月、祭祀的日子。在重视农业耕种的古中国,庄稼成熟谓之秋。中秋,正是瓜熟蒂落、果实飘香的时候。春华虽好,秋实更重,因此有中秋节。
讲一讲为什么要赏月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此外,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缺”“月圆”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思乡之情。
讲一讲中秋节的传说
许多孩子肯定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中秋节,家长可以给孩子讲点不一样的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从此以后,在中秋节祭拜月亮的习俗便世代相传。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
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聊一聊中秋的五大习俗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温馨提示:
月饼虽然好吃,但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脂、高糖、高热量”,是名副其实的“三高”食品。儿童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弱,不宜过多食用如此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哦!
祭月、赏月
祭月赏月是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如今,赏月成为中秋佳节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凉爽,寄托团圆的期望。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杯桂花蜜酒,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玩花灯
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孩子们中秋节很喜欢制作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将柚子南瓜或桔子的瓤掏去,刻出简单图案,内点蜡烛即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做一做中秋节手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假期里,家长不放陪孩子跟着老师的视频动动手做一做哦!
读一读中秋节的诗词
最后,让我们跟随诗人张九龄、苏轼的脚步,在诗词中了解中秋,品味诗词中蕴含的浓浓情意。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活即教育
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朋友,让我们帮助孩子一起
从容、喜悦地去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
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吧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