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指导老师:师丽华
对月当歌
诗歌作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晚饭后,我们全家人开始了赏析诗歌的活动。爸爸首先给我们朗诵了一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然后,我们一起逐句分析诗中的意思和情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爸爸解释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问,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流露。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妈妈说,诗人幻想自己飞到天上,但是又担心天上虽然美丽却寒冷孤寂,比不上人间的温暖。这让我感觉到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我们一起讨论了这句诗,感受到诗人对离别时月亮格外圆的无奈和感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妈妈说,这让他想起了远在外地的亲人,他希望他们也能看到同一轮明月,感受我们的思念。
音乐作品
在中秋节中,那如潺潺流水般的音乐为节日增添了独特的氛围。《但愿人长久》的旋律在空中悠悠回荡,王菲那空灵的嗓音仿佛能穿透时光的隔阂,把人们对亲人和团圆的思念传递到远方。还有《花好月圆》那充满活力的节奏,像极了人们在中秋佳节欢聚时的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喜庆。《彩云追月》则带着一种如梦如幻的浪漫,让人在音乐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彩云缭绕、明月高悬的仙境之中。
乐器表达
演奏者的手指在古筝琴弦上轻轻拨弄,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中秋夜洒下的月光,丝丝缕缕地缠绕在人们的心间。琵琶的声音也格外动人,每一次的弹奏都像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中秋故事,那富有颗粒感的音色,在夜空中跳跃。二胡那悠扬而略带忧伤的声音拉响时,好似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的感慨都融入了其中。还有那清脆的扬琴,它的声音如同点点星光,在音乐的长河中闪烁,为中秋活动营造出欢快的氛围。竹笛在此时也不甘示弱,那婉转的笛声仿佛化身为一只灵动的鸟儿,在中秋的月光下翩翩起舞。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我们一起讨论诗歌,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是指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成功研制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这个伟大的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的飞跃,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观看两弹一星的纪录片,我深刻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刻苦钻研。这些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爱国奉献
科学家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尊严,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和优厚的待遇,毅然投身到艰苦的科研工作中。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自己的成就,更在于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艰苦奋斗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科学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他们的奋斗精神激励我在日常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自力更生
尽管面对技术封锁和资源短缺,科学家们依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自主研发出了“两弹一星”。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提醒我,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刻苦钻研
科学家们为了攻克技术难题,日以继夜地工作,精益求精。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要保持这种钻研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通过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我不仅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伟大的精神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它们不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借鉴和传承的宝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