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高考   引领新提升——卢氏实高骨干教师新高考实践能力提升培训感悟(二)

秋意浓
创建于2024-09-17
阅读 8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九月

远赴“英雄之城”“九省通衢”——武汉

进行新高考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

本次新高考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搭建起交流互鉴的桥梁,

精准把握新高考脉搏,

灵活驾驭新课程,

科学运用新教材,

进一步厘清教学思路,

把握新高考趋势下的教学方向,

将新知、新思、新法融入日常教学中

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注入动力和智慧

学习感悟三


9月17日上午,来自湖北省教育科学院的周远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设计与评价策略》的讲座。首先,周老师从对“如何理解高考命题的改革导向”这一问题出发,深入的介绍了高考命题对新课改的导向作用——深改,强教,优师。引导大家关注对高考命题趋势的研究,从而指导日常教学。

接着,周老师详细介绍了素养导向的命题设计策略。他从命题设计的三大法宝——“取势,明道,优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两方面,清晰的解释了命题设计策略的核心——“依标扣本”。而如何体现“依标命题”,周老师也从“命题四个一体化”、“命题四理念”、“命题四框架”、“命题四要求”以及“命题四原则”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

关于如何进行试题的命制,周老师以高考数学题的命题为案例,以理论结合典例的方式,介绍了试题命制的技术手段。关联课本的命题基本方法,要求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的思想贯穿始终,突出低起点,宽入口,多层次,高落差的试题特点。关键核心是“再创,迁移,创新”的六字方针。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要明确了解课程学习,生活实践,探索创新,学科文化等四类试题情境,遵循公平性、真实性、一致性、简洁性等四项基本原则,还要体现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科特点等三贴近的设计原则。当然命题时必须要做到避免命题失误,周老师也以一些典型的失败案例,为我们做了分析。

好的命题不仅要做到好的设计,还要做到能够进行好的评价。所以在讲座的最后,周老师还针对试卷命题质量的评价,分享了命题质量标准化,整体化,以及优秀试题结构化三方面的评价策略。周老师讲到,研究命题技术,并不是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具备命题的能力,而是让大家学会正确的研究高考命题的方法,从而指导教学,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达到以高考促教改的目的。

三个小时里,周老师从“怎么命”、“怎么考”、“怎么评”三个方向,为我们呈现了高质量命题的技术路线。让大家切身感受到高考命题的高度,广度和效度,也为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及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下午两点,我们聆听了武汉市教育科学院的华林飞院长带来的《以有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在华院长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分享中,三个小时的时间仿佛弹指之间。

华院长用大量详实的调研资料,给我们呈现了传统教研的现状,用数据充分说明了我们在日常教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生动阐释了校本教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点明了在校本教研中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三个重要角色,理应承担的不同任务。

然后,华院长详细介绍了进行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主题教研。从学校主题教研的方式和校本教研转型和实施路径等两个方面,说明了学校应该如何高效开展教研活动,以及如何用教研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华院长指出,教研活动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研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要利用“两轮驱动”的策略,开调动教师教研意识及水平的提升,而这其中最终还是要依赖教师的“内驱力”。教师是否拥有教研“内驱”动力,则取决于教师对自我职业存在的价值意义的认知。

总之,一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学到的知识也需要反复咀嚼慢慢吸收,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运用,才能逐渐内化,让其真正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李思朦)

学习感悟四

在参加了湖北省教育科学院周远方老师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设计与评价策略的培训后,我深感收获颇丰,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核心素养的新理解

通过培训,我更加明确了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是涵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命题设计与评价策略则是检验和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

周远方老师强调,命题设计要紧密围绕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这让我认识到,传统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命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二、命题设计的新方向

在命题设计方面,周老师的讲解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命题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同时,命题要注重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评价策略的新思考

评价策略也是培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周老师指出,评价要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考试成绩等。

下午,聆听了武汉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华林飞关于以有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后,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深刻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华院长的讲解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校本教研并非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它能够让教师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针对自己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基于学校实际的教研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关键要素

1. 问题导向

华院长强调,校本教研要以问题为导向。教师们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难题,还能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2. 团队合作

在校本教研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教师们可以通过组建教研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在团队中,不同的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这种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教研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3. 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有效校本教研的重要保障。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等进行专业指导,为教师们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同时,教师们也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任章锋)



新高考,新赛道,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

通过一天培训,

我们深入理解新高考的内涵,

努力把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阅读 8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