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按我国古历法解释: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人们把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因而也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中秋佳节,正是月圆如盘,爽风献来桂花香的时候,民间广泛流传着观月、赏花、吃月饼的风俗。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夜空,清辉酒满大地,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观赏月光,品尝丰收月饼,并吟诗作对,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亮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