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8班郝艺翔中秋节活动小记

垄上行
创建于09-17
阅读 4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指导老师:孙晓林

班主任:孙晓林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中,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7。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工程最初是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他们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发展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自1958年开始从事原子弹的设计工作,隐姓埋名28年,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毅然回国,领导中国的导弹和航天项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家栋‌:他是中国卫星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并参与了多颗重要卫星的发射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敏‌:他是中国氢弹理论设计的关键人物,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的基本完整设想,对中国氢弹的突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郭永怀‌:他在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有着瞩目的学术成就,归国后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不幸在1968年的飞机事故中遇难,但他对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科学家和其他许多无名英雄一起,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于敏等16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世纪50年代,“两弹一星”的开拓者在青海戈壁滩上,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刻苦钻研,艰苦探索,成功研制出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谱写了共和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今天,“两弹一星”精神穿越历史的时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传承和发扬,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们奋勇前行。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我们要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爱国奉献,砥砺奋斗,潜心钻研,协同创新,化“两弹一星”精神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阅读 4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