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的地铁站至少比往常拥挤了一倍还多,1.56米的我陷在乌央乌央的人群里,几乎毫不费力,就能被挤带着向前,向左,向右,就是不能向后,像人间的日子一样,惯性地被岁月裹挟着只可向前。在这些年复一年的日复一日里,我好像没有太多特别欢愉的时刻在身体里鼓舞自己,也庆幸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绪在身体里灼烧自己,每一天都过的零碎且平静,麻木又不仁,充实也空虚,低迷并快乐。
是不是多愁善感的人都特别容易在最热闹的地方突然就觉得自己很孤独?!反正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车门玻璃上模糊的自己那一瞬间,鼻子酸楚,泪腺泉涌,我站在明亮拥挤的车厢里,目光呆滞地盯着黑色玻璃窗上落寞的自己,悄无声息地泪流满面,思绪万千,好像回忆删减的只剩下了那些苦的片段,泪水流经嘴角时,下意识的舔了舔,淡淡的咸,浓浓的苦,前者是味觉上的淡,后者是心里面的浓。
我讨厌过节,对,是讨厌,不是不喜欢,尤其讨厌象征阖家团圆的节。因为看似自己有好几个家,但又好像没有一个真正的家,我说的是没有我想要的家,一个可以给与我归属感和热闹温馨的家。对家的定义,似乎只停留在了小时候和婚前的日子里。婚后,对家的体会和向往,要么被封印在鸡零狗碎的鸡毛蒜皮里,要么就是虚构在奢望和憧憬中的精神家园里。家于我而言,好像一直是那个近在迟尺,又远在天边的幻影,总是看似触手可得,实则雾里看花。所有那些有关家的其乐融融和欢声笑语,好像只会出现在别人家和电视里,而我们家从来没有。这种对家丧失感知力的状态,虽然已经十年有余,本该习以为常的坚强,却在节日气氛的烘托里,还是不争气的难过了。突然就想起刘震云在书里写的“一个人如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总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这些年,我可能是自己放弃了自己别扭自己的主动权,才这么一直纵容别人别扭着自己,所以才一年更比一年别扭,陷入了无休止的死循环。婚姻这东西,还真不是当初想的两个人一个娃,那么简单的事,说多了都TMD是心酸和苦楚。只是倘若来世还会生而为人,我必要谨记:一是在该读书的年纪定要发愤图强,励志读书,二是绝不草率而片面的过早陷入婚姻。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摆放在精装的社交平台里,看似体面,坚韧,幽默又积极的日常,只是自己毛坯人生路上的精神慰藉和凡夫俗子面对世俗所必需的微笑面具,其实内心深处手足无措,兵荒马乱,有着太多自己不能填补的空洞,比如那些面对困难时的无助困惑,遇到人情世故时的单刀直入,遇到家庭矛盾时的横眉冷对,过活日子时烟熏火燎的狼狈……那些都是生活中本是意料之中但又仿佛突如其来的各种Bug.我承认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撑起自己完美并及时修复它们的野心,所以就本能的逃避,然后寻找一些其他无关生死的精神养料来平衡自己严重失衡的人生抱负,所以我执拗的偏爱着一些时间与价值不对等的事物,比如做不怎么好吃的饭,看大作家写的小人物小说,跳不怎么减肥的操,发大脑一片空白的呆,练完全看不懂谱的琴,写灵魂出窍时才有灵感的文字……我偏执的相信如果没有本事变成人们口中所谓的那种有能力的人,那就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我认为美好的事物上,总归比无休止的精神内耗要划算一点,尽管它们迸溅出的都是些微弱的光,但也总能照亮一点点我的幽暗吧!或许只要心藏花种,待它缓慢盛放也挺好。
2024年的中秋节给自己的嘉奖:除了和小解同学涮了一顿特辣的牛肉火锅外,还有这份依靠文字输出的力量迅速把自己从文章开头的悲观情绪里解救出来的心力,敲完收尾的这段文字,我就自愈平静了,嘴角上扬,内心丰腴,我要我还是那个积极不怎么向上,乐观不怎么开朗的中年少女。只要皱纹不长进心里,管它容颜老去的无效烦恼,管它柴米油盐的一地鸡毛,管他人生苦乐的冷暖自知,只要岁月静好,心上无事,家人安康,知己两三,足矣足矣!
中秋佳节,秋风凉夜,我虽无酒邀君共举杯,但欲抬头约您赏明月,让我们共望苍穹,用诚挚的向往和虔诚的臣服,敬良辰美景,花好月圆,和这繁华而又荒诞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