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赏月作为中秋节的核心习俗之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思念。
赏月的由来
赏月的习俗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祭月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普通百姓庆祝中秋的重要方式。人们在中秋之夜,仰望天空中的明月,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赏月的习俗
- 家庭团聚:中秋节这天,无论家人身处何方,都会尽量赶回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共享天伦之乐。
-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团圆的象征。家人围坐一起,品尝着各式各样的月饼,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 赏月活动: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走出家门,到户外开阔的地方赏月。一些地方还会举办灯会、猜灯谜等活动,增添节日的气氛。
- 诗词歌赋:文人墨客常以月亮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家人的思念。
历史上以月亮为主题的诗词,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为我们所熟悉,该词创作于苏轼到密州后的第三个中秋节,这一天,苏轼独自一人对月感伤,喝得酩酊大醉,乘着酒兴,写下了这首词,怀念自己同在山东却无缘一见的弟弟苏辙。后被改编为歌词,风靡一时。也被赞誉为“写月亮写得最好的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词中抒发了他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同时又体现了他更热爱人间生活,又含蓄地表达了苏轼对不能相聚的离人们的同情!既有理趣,又有情趣,他的想象力之丰富,意境之豪放,格调之潇洒,语言之行云流水,足以让后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苏轼总是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既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的烟火气,又能感受到一个卓越人才的精神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赏月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户外赏月,人们还可以通过观看中秋晚会、参与社区活动、甚至是通过网络平台与远方的亲友共享赏月的乐趣。
中秋赏月,不仅仅是对月亮的观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交流。在这个特别的夜晚,让我们放下忙碌,与家人一起,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感受团圆的温暖和幸福。愿每一年的中秋,都能月圆人更圆。
—END—